糖尿病的治療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血糖監測、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檢測和控制幾個方面
糖尿病知識教育
糖尿病一旦確診,即應對病人進行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識、自我血糖和尿糖的監測。降糖藥物的用法,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處理等。以及各種并發癥的表現及防治
飲食治療
各種類型糖尿病基礎治療的首要措施。飲食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總熱量和體重。減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纖維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總能量的攝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物質。維持合理體重,超重/肥胖患者減少體重的目標是在3-6個月期間體重減輕5%-10%.消瘦患者應通過均衡的營養計劃恢復并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①脂肪: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30%,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300mg/日。
②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食物中應富含膳食纖維。
③蛋白質:腎功能正常者,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占總能量的10%-15%,有顯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攝入量<0.8g/ kg體重/日;從gfr下降起,即應實施低蛋白飲食<0.6g/ kg體重/日,并同時補充復方a-酮酸制劑。
④飲酒: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每日不超過1-2份標準量(一份標準量為:啤酒350ml,紅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約含酒精15g)
⑤食鹽: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高血壓患者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
飲食指導
一般主張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質,按照0.6-0.8克/公斤標準體重給予,還要在限量范圍內提高優質蛋白的比例。處于糖尿病腎病第3、4期的患者,在堅持糖尿病營養治療其他原則的同時,掌握好每日蛋白質攝入的質和量。
糖尿病腎病[2]患者沒有給自己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那么一旦腎功能發生障礙,輕則血壓上升,周身乏力;重則腎功能障礙,浮腫,男性出現陽萎,睪丸萎縮等;重則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可能被奪去生命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的食物
1、少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能被機體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因此,重癥糖尿病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
2、不能飲酒
酒類每克中含14.64千焦(3.5千卡)熱量,為高熱量食物,有消耗體內熱量的作用。過量的酒類可以發生高脂血癥或造成代謝紊亂,使肝臟負擔加重。糖尿病病人在飲酒時,進食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即可升高,使糖尿病失去控制。常飲酒而不吃食物,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葡萄食品)糖量減少,出現低血糖(血糖食品)癥狀。因此,重癥糖尿病合并肝膽疾病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患者,要嚴禁飲酒。
3、少吃高糖多鹽食物
對于糖尿病的認識,醫生們通常是把限制飲食,特別是限制進食含糖高的食品,作為重要的防治方法來指導患者。但是,對限制鹽的攝入量則很少引起注意。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過多的鹽,具有增強淀粉酶活性而促進淀粉消化(消化食品),和促進小腸吸收游離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濃度增高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病人也不宜多吃鹽。
運動療法
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方法之一。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貴在支持。運動方式、強度、頻率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推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高爾夫球和園藝活動),運動時間每周至少150分鐘。當血糖>14-16mmol/l、明顯的低血糖癥或血糖波動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謝并發癥以及各種心腎等器官嚴重慢性并發癥者暫不適宜運動。
戒煙
吸煙有害健康,尤其對有大血管病變高度危險的2 型糖尿病患者。應勸誡每一位吸煙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煙,這是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內容之一。
藥物治療
2010年中國糖尿病指南推薦的2型糖尿病降糖治療流程如下:
主要口服降糖藥物
根據作用機制不同,分為促胰島素分泌劑(磺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α-糖苷酶抑制劑、二基肽酶-Ⅳ(vdpp-Ⅳ)抑制劑等。藥物選擇應基于2型糖尿病的兩個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來考慮。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動特點、年齡、體重、重要臟器功能等也是選擇藥物時要充分考慮的重要因素。聯合用藥時應采用具有機制互補的藥物,以增加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雙胍類:此類藥物能減少肝糖生成,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加速糖的無氧酵解,減少糖在腸道中的吸收。有降脂和減少尿酸作用。適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應為首選藥物。制劑有①苯乙雙胍;
②二甲雙胍。目前最為常用的是二甲雙胍。雙胍類藥物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是誘發乳酸酸中毒。二甲雙胍引起者極少,雙胍類藥物禁用于腎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術的患者。在作造影檢查使用碘化造影劑時,應暫時停用二甲雙胍。二甲雙胍的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胃腸道癥狀見于10%病人,可有腹部不適、厭食、惡心、腹瀉,偶有口干或金屬味。
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和聯合用藥中的基礎用藥。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體重下降。在ukpds試驗二甲雙胍還被顯示可減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2. 磺脲類:此類藥物主要作用于胰島b細胞表面的磺脲類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適用于胰島b細胞尚有功能,而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糖尿病患者磺脲類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類藥物還可以導致體重增加。臨床試驗顯示,磺脲類藥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藥。
磺脲類藥物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磺脲類藥物還有一些緩釋和控釋劑型,例如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吡嗪控釋片等。
3. 苯甲酸衍生物類促泌劑:包括瑞格列奈及那格列奈。本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hba1c 0.3%-1.5%.此類藥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其它降糖藥物聯合應用(磺脲類除外).格列奈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和程度較磺脲類藥物輕。
4.α-糖苷酶抑制劑:能選擇性作用于小腸粘膜刷狀緣上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減少葡萄糖吸收。能改善餐后血糖的高峰。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劑可使hbalc下降0.5%-0.8%,α-糖苷酶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
5.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通過激活核受體pparγ,增強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如增加脂肪組織葡萄糖的吸收和轉運,抑制血漿ffa釋放,抑制肝糖釋放,加強骨骼肌合成葡萄糖等來減輕胰島素抵抗。適應于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肥胖2型糖尿病。臨床試驗顯示,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以使hba1c下降1.0%-1.5%.主要包括①羅格列酮;
②吡格列酮。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使用還與骨折和心衰風險增加相關。
備注:關于羅格列酮的使用:
羅格列酮的安全性問題尚存在爭議,其使用在我國受到了較嚴格的限制。對于未使用過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無法使用其他降糖藥或使用其他降糖藥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情況下,才可考慮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對于已經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患者,應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權衡用藥利弊后,方可繼續用藥。
6. 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劑:dpp-iv抑制劑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減少glp-1在體內的失活,增加glp-1在體內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在包括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西格列汀可降低hba1c 1.0%.目前國內上市的dpp-iv抑制劑為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
胰島素治療
1.胰島素的種類
按來源分類,有動物胰島素(豬、牛)和基因重組人胰島素。人胰島素的制劑免疫反應較較輕,不易產生抗體。
按起效時間分成不同類型制劑。
①短效胰島素起效快,而作用時間短。常規屬于短效胰島素。制劑透明。
②中效胰島素,起效時間,峰值和作用時間皆較短效胰島長。最常用的是nph.
③預混胰島素:50r:50%nph胰島素和50%常規胰島素的混合液; 30r:70%nph胰島素和30%正規胰島素的混合液
④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合成的胰島素類似物,餐時注射,作用時間短。有賴脯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兩種。
⑤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合成的胰島素類似物,作用時間長,作為基礎量胰島素的補充。如甘精胰島素和地特胰島素。
⑥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合成的胰島素類似物,作用時間更長,例如德谷胰島素。
2.胰島素的起始治療
1 型糖尿病患者需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經過較大劑量多種口服藥物聯合治療后hba1c 仍大于7.0%時,就可以考慮啟動胰島素治療。
新發病并與1 型糖尿病鑒別困難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應把胰島素作為一線治療藥物。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時,應該盡早使用胰島素治療。
特殊情況下胰島素的應用:
初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圍手術期,感染,妊娠
3.胰島素的用法:
短效胰島素可用于靜脈滴注治療酮癥酸中毒等重癥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經診斷,目前仍需終身皮下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可用胰島素補充治療或替代治療。有下述幾步方案。
①對于口服降糖藥失效或部分失效患者,繼續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并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初始劑量為0.1~0.2u/kg,監測血糖,3日后調整劑量,每次調整量在2u-4u.
②每日早晚兩次注射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般為 0.4-0.6 單位/公斤體重/日,按1:
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優點是方便,減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但午餐血糖波動大,不易控制。
③在上述胰島素起始治療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的劑量調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達標或出現反復的低血糖,需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可以采用餐時+基礎胰島素: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別調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島素用量。
④胰島素泵治療。主要適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計劃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婦女;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應。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或激動劑
此類藥物通過激動glp-1受體而發揮降糖作用,并有顯著降低體重作用。glp-1受體激動劑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緩胃排空、和通過中樞性的抑制食欲而減少進食量。可單獨使用或與其它口服降糖藥物聯合使用。在包括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艾塞那肽可以使hba1c降低0.5%-1.0%.目前國內上市的glp-1受體激動劑為艾塞那肽和利拉魯肽,均需皮下注射。glp-1受體激動劑的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主要見于剛開始治療時,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減少。
糖尿病的手術治療
201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通過腹腔鏡操作減肥手術iii,手術方式主要有2種:
(1)可調節胃束帶術。
(2)胃旁路術。手術適應癥主要是肥胖癥伴2型糖尿病并符合下列條件者:
(1)bmi≥35kg/m2,伴2型糖尿病;
(2)bmi 32-34.9kg/m2,伴2型糖尿病,經過口服藥物聯合胰島素治療6個月以上hba1c≥7%;
(3)年齡在18-60歲之間;
(4) 2型糖尿病病程≤5年;
(5) 胰島自身免疫抗體測定陰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
(6) 無其他腹部手術的禁忌癥。
血糖監測
1.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hba1c):hba1c是評價長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標,也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標準的hba1c 檢測方法的正常值范圍為4%-6%,在治療之初建議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3-6個月檢查一次。對于患有貧血和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來評價血糖的控制。
2. 自我血糖監測
自我血糖監測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開展的血糖檢測,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動情況,是指導血糖控制達標的重要措施,也是減少低血糖風險的重要手段。
自我血糖監測的方案如下:
①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療者應每天監測4-7次血糖或根據治療需要監測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②僅采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據需要有目的的通過血糖監測了解飲食控制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來調整飲食和運動。
③使用口服降糖藥者可每周監測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診前的一周內連續監測三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④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可根據胰島素治療方案進行相應的血糖監測:
1)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應監測空腹血糖并根據空腹血糖調整睡前胰島素的劑量。
2)使用預混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并根據晚餐前血糖調整早餐前胰島素劑量和根據空腹血糖調整晚餐前胰島素劑量。
3) 使用餐時胰島素者應監測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據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調整上一餐前的胰島素劑量。
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監測和控制
2型糖尿病的治療除了降糖之外,血壓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至關重要。
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檢查一次血脂(包括ldl-c、tc 、tg及hdl-c.用調脂藥物者還應在用藥后定期評估療效和副作用。血壓在患者每次就診時均應測量。?????? 糖尿病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理論糖尿病分為六種類型,下面介紹下六種類型糖尿病的中醫療法。
(1)燥熱熾盛
【治法】: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方藥】:白虎加人參湯、玉女煎、麥門冬湯、消渴湯、玉泉丸、玉液湯、千金黃連丸、增液承氣湯、竹葉黃芪湯、五味消毒飲。
(2)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佐以清熱。
【方藥】:黃芪湯、增液湯、玉液湯、生脈散、六昧地黃湯、降糖甲片、降糖合劑、自擬益氣養陰湯。
(3)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養陰潤燥。
【方藥】:一貫煎、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天花粉散、枸杞湯、大補陰丸、生脈散。
(4)陰陽兩虛
【治法】:溫腎滋陰,調補陰陽。
【方藥】: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湯、二仙湯、秘元煎。
(5)脾腎陽虛
【治法】:健脾溫腎,陰陽并調。
【方藥】:附桂八味丸、金匱腎氣丸、促脾補腎降糖湯、益氣扶陽飲、右歸丸。
(6)瘀血內阻
【治法】:活血化瘀,益氣養陰。
【方藥】: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復元活血湯、活血降糖方、潤燥活血方、五香散。
糖尿病心理治療方法
(1)支持療法是心理治療的基礎,其主要目標是支持病人渡過心理危機,并輔導病人有效地去適應面對著的困難。
(2)分析療法即更有深度地去分析、了解病人的心理。幫助患者明了、領悟自己的潛在動機,心理癥結,行為根基,進而尋找較為成熟有效的方法去適應心理生活,這需要治療者具備特殊的知識、技巧與經驗來實施。
(3)個別心理療法指務醫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同患者會談的方式,聽取患者對病情的陳述,了解發病的經過,幫助患者對糖尿病有完整的認識,建立控制糖尿病的信心,同時指導患者解決心理矛盾沖突的正確方法,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接受醫務人員提出的治療措施,并與醫務人員合作,向疾病作斗爭。促使病人建立重新適應社會生活,早日康復。
(4)集體心理療法指的是以集體為對象而施以心理治療,一般由醫務人員把病人組織起來,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由數十人組成,并選出組長。集體心理療法的主要方法是講課、討論與示范。醫務人員根據病人中普遍存在的消極心理因素與對疾病的錯誤看法,深入淺出地對病人講解糖尿病的癥狀表現、病因、治療和預后等。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消除顧慮,建立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講課之后,組織病人分組討論。鼓勵病人聯系自己的情況加強理解醫師講課的內容,進行自我分析,提出與疾病作斗爭的具體措施。并邀請治療較好的病人作經驗介紹,通過病人的現身說法,起到示范作用。集體心理療法,一般每周2~3次,每次1 h,以3~4周為1個療程。個別病人必要時可重復1個療程。集體療法有其他心理療法無法替代的作用,許多病人通過集體療法,心理障礙得到減輕或緩解。其有效原理在于:
①病人彼此交流后有相同性的發現。
②幫助病人被他人接受與容納。
③使那些不能適應社會的病人獲得了“現實”的界限與反應。
④讓病人體會到“人人需要互助”的人生道理。集體治療的目的,是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其群體優勢,使參加者自然形成一種親近合作的群體關系,建立互助、支持、鼓勵的積極治療效果,產生一種輕松、愉快、超脫的共嗚。
(5)家庭心理療法是醫師根據病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采取家庭會談的方法,其特點在于把其觀念和著眼點放在整個家庭系統上,重點考慮全家的系統、機能、反應、應急處理適應能力方式。通過家庭心理療法,要使家庭成員變成一個心理健康的整體、讓其每一個成員都能理解、支持、同情、體貼、愛護和幫助患者,消除患者精神上的壓力,減輕軀體痛苦,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家庭心理治療時,家庭所有成員都要參加,對于一些心理病態的兒童,治療患兒的母親甚至比治療患兒本身顯得更為重要。治療地點,既可以在病人家里,也可以在醫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