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簡稱“二附院”)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是中部地區重要的醫療診治、醫學教育和醫學研究中心。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27年,歷經戰爭風云,是江西最早的綜合性公立醫院。在近90年辦院歷程中,醫院秉承“崇德佑民 ”的院訓,堅持以醫療質量為核心,把醫院建設成為了一所“名醫匯集、學科齊全、特色鮮明”,能滿足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擁有著一批江西首創學科和率先開展的診療技術。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科、麻醉科、兒童眼科、皮膚科等數十個科室均為省內首創專業學科。醫院率先在全省開展器官、組織移植,心臟、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人工耳蝸治療耳聾,心臟手術,小兒弱視治療等先進診療技術,為江西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醫學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編制床位1600張,臨床醫技科室50個、分院1所。是臨床醫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擁有全國一流的手術室、心血管介入室和消毒供應中心。擁有目前世界最為先進的磁共振成像系統、多排螺旋CT、直線加速器、大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和心臟造影機等大型檢查治療設備。單價在50萬元以上設備有百余臺,完全滿足目前所有臨床診斷治療之需。
醫療技術雄厚,多學科跨入全國先進行列。 是“衛生部腦卒中篩查基地”、“衛生部臨床路徑試點單位”。心血管內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衛生部首批認定的 “先心病介入診療及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心臟猝死-Burugada 綜合征世界著名研究組織接受的首家中國研究注冊單位,在心臟病基礎研究方面已躋身世界前列;普通外科是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和江西省普通外科專業質量控制中心; 血液內科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共同建立了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中心江西分中心;肝膽外科、血管外科、小兒眼科、骨科、神經內科等在全國同學科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院始終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為人才鋪墊了成長之路,走上了一條科技興院、人才強院之路。一批又一批代表江西醫藥衛生較高水平的高精尖人才脫穎而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院有博士88人,碩士303人,高級職稱486人,擔任全國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或常委11人、委員17人,省醫學會主委、副主委34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0人,省政府津貼專家10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1人,國家衛生部、人事部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培養計劃6人;江西省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十位優秀科技創新人才1位;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3人、江西省井岡學者1人、江西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11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7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院科學研究水平居省內領先地位。2000年以來,承擔各級科研課題121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7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1項,為我省醫療衛生領域首次承擔此類項目),牽頭獲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為省內醫療衛生領域首次承擔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 醫院科研工作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論著4800余篇,其中SCI 、CSCD和核心期刊1243篇。通過科技成果鑒定驗收137項,其中國際先進6項、填補多項國內省內空白。獲省科技進步獎和省自然科學獎27項,其中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為江西省2000年設立該獎項以來醫療衛生界唯一的一等獎)。
作為江西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學附屬醫院,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高級醫學人才。醫院每年承擔臨床醫學、醫學影像等10多個本、專科專業2000余名學生的臨床教學和400余名進修生的帶教工作,完成本科2萬余學時的教學任務。培養28名博士研究生、449名碩士研究生。醫院全面開展多媒體和雙語教學,獲全國多媒體教學獎2項,江西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江西省名師”3人。歷年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
醫院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并重,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近20年來,派遣醫務人員出國(境)培訓、研修與留學100余人次,出國(境)訪問與學術交流220余人次,赴南極長城站執行考察任務2批次,其中謝慶斌為世界首位登上南極的中醫師。每年派出醫務人員30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著名的醫學院校及醫院參觀學習、研修深造。先后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森尼波克醫學中心、馬達加斯加塔馬塔夫特別經濟區、日本熊本大學醫學部、法國普瓦提埃大學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醫學院校、醫療及科研機構建立了業務協作關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先后邀請吳孟超、吳澤祖、強柏勤、鄭樹森、阮長耿、陳香美、王隴德、楊寶峰、陸士新等兩院院士及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博士后余佳、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王宏聲、美國威克森林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元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常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醫學院終身教授耿永健等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和技術指導。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為肝膽外科研究所名譽所長;中科院院士吳祖澤教授、工程院院士阮長耿、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韓忠朝為我院江西省分子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楊寶峰為我院心血管內科名譽教授(2010)。2011年江西衛生系統首個院士工作站落戶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并成立江西省干細胞庫。中國科學院吳祖澤院士以及病理生理學家陸士新院士、江蘇省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阮長耿院士被聘為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士工作站顧問。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一代又一代二附院人精誠相守、醫道相傳,在江西 4400萬百姓心中有口皆碑,面向未來,二附院人將以執著的信念、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和嚴謹的學風,為贛鄱大地打造一所“國內一流、重點學科國內領先的現代化研究型醫院”。
行車路線 :
一、到院本部就診乘車路線:
1、乘公交車到醫院本部路線:2路、22路、26路、88路、202路、208路 、7路、10路、11路、602路、230路、302路、303路、205路、27路、306路到二附院下。
2、乘火車站到醫院本部線路:2路、22路、10路、11路到二附院下。
3、乘汽車自昌南客汽車站到醫院本部線路:88路、230路到二附院下。
4、乘飛機到醫院:機場大巴1線(608)到江西飯店站下。
二、到醫院二部乘車線路:昌南客運站到院二部乘車線路:20、201、203、239路
電話 :
0791-86300815(院辦公室),0791-86297662(醫務科),0791-86299521(門診辦公室),0791-86300917(總服務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成立于2006年,現為南昌大學醫學院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碩士點。科室能夠對各種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的診斷和處理,主要診治失眠癥、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軀體形式障礙、癔癥、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嘔吐、精神分裂癥、心境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兒童少年期多動障礙與品行障礙、網絡成癮、軀體疾病中的心理問題、社會適應性障礙、各種心理危機(自殺傾向、工作學習問題、正常人的戀愛婚姻家庭問題、就業問題等)等。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是一個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咨詢服務婦幼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擁有主任醫師7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任技師1名,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4名,其中博士學位1名,碩士學位7名,已完成多項科研課題并取得良好成績。成功開展各種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操作,如宮頸癌根治術、卵巢癌根治術、子宮內膜癌根治術;能積極開展微創手術,如腹腔鏡及宮腔鏡檢查及治療: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先天性無陰道腹腔鏡下腹膜陰道成形術、卵巢腫瘤剔除術、宮外孕等,宮腔鏡檢查及診斷治療子宮內膜病變、子宮畸形、不孕癥;開展生殖器兩性畸形診治,如保留陰蒂背神經及血管的真兩性畸形外陰整形術;開展新式非脫垂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脫垂的陰式全子宮切除及膀胱、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解決多項疑難雜癥及疑難手術如復雜性尿瘺、糞瘺、外陰癌等手術;開展陰道鏡檢查宮頸病變及癌前期病變、液基薄層細胞制片術對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婦科超聲聚焦無創治療宮頸病變及外陰病變、LEEP刀治療宮頸病變等,開展體外夫精人工授精技術,并開展各項計劃生育手術、無痛人工流產術等,以及各種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取得良好成績,對解決疑難雜癥以及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的婦科重癥病人有獨到之處。技術精湛,技術力量雄厚,服務態度好,能勝任婦產科常見病及疑難病癥的診斷與治療,具體表現在:
對婦科常見病如生殖器炎癥、異位妊娠、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滋養細胞疾病等能正確診治。開展了各種婦科腹腔鏡手術,介入治療子宮肌瘤的新技術。擅長女性生殖器畸形的矯正,生殖道損傷的修補,擁有先進的盆腔治療儀,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療效滿意。
對婦科內分泌疾病如功血、閉經、高泌乳素血癥,圍絕經期保健,不孕癥,習慣性流產等研究頗深,療效滿意。
能正確處理各種孕產婦,對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臟病、血液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高危孕產婦,胎兒和新生兒進行產科監護和診治,提高母嬰健康水平,實現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開展了無痛分娩新技術。
對育齡婦女進行節育咨詢指導,各種節育手術方法齊全,開展了無痛人流新技術。
科研能力強,承擔省自然基金課題1項,省衛生廳課題9項,院級課題2項,發表論文100余篇。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本著一切為病人利益著想的精神,對住院病人嚴格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即由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組成一個醫療小組,24小時均有三線醫師值班,全力保障病人的安危。選派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擔任普通門診工作,而且每天安排專家門診。門診手術由本院高年資醫師施行。婦產科連續三年被評為“南昌大學醫學院先進集體”,獲得共青團江西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稱號。開科以來,多次收到病人贈送的錦旗表揚,無一例醫療差錯事故發生。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創建于1955年,是江西省最早從內科系統獨立分科的科室,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成為今天集科研、醫療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神經病學專業基地,已成為省內最大的神經系統疾病醫、教、研中心。作為國家211重點大學的附屬醫院的神經內科是江西省分子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醫學遺傳和基因治療研究所、南昌大學神經精神研究所、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依托單位,更是衛生部批準的省內第一批神經病學專業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成為省內首個承擔藥物臨床試驗研究的學科,開展了多項臨床藥理研究工作;2003年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成為江西省衛生廳第三批建設中的醫學領先學科,2006年被批準為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點學科。
老主任毛振邦教授為江西省神經病學創始人,上一代學科帶頭人鄧麗影為江西省第一位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分別多次擔任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委員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危重病學組委員、江西省醫學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江西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會理事、江西省醫學會第十四屆理事會等職務,為本團隊與國內知名專家和團隊長期溝通和合作構建了良好平臺。本團隊技術力量雄厚,科室人員以中青年為主體,年齡結構合理。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12名、主任醫師12名、副主任醫生9名、博士研究生學歷16名。
開放床位178張,其中NICU18張、睡眠腦電監測床位4張。自2000年起本學科開展了長程視頻腦電圖的監測、癲癇病灶的定位以及抗癲癇藥物濃度檢測等新技術,極大的拓展了癲癇治療技術在省內的開展和應用,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自2001年起,學科相繼開展了神經肌肉病的肌電圖和肌肉活檢等技術,并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省內具有權威的神經肌肉病診療中心。2004年起開展了腦血管病PSG監測,并將其結果用于指導臨床診療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填補了省內空白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抗癲癇藥物濃度監測的臨床應用、腦電-睡眠監測、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神經危重癥的救治和腦梗死患者行r-TPA動靜脈溶栓治療一路領跑省內技術之先,創造了多項第一,技術水平達省內領先,國內先進。團隊成員相關研究先后獲省人民政府科學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人民政府科學進步獎三等獎3項、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300余篇,SCI收錄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SCI收錄20余篇。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8余部,參加中國專家共識撰寫工作4項,連續5年成功主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為推進全省乃至全國神經系統疾病診療的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每位研究者都活躍在神經系統疾病的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電生理、細胞生物工程和臨床技能研究等領域的前沿,主持國家自然基金6項(其中面上和青年基金各1項)、第二參與國家自然基金12項、省部廳級課題60余項,目前承擔國家級和省部廳級科研課題20余項。獲得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次、高校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2次,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次。
注重國內外合作,提升本團隊的競爭實力,具有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體制優勢和國際臨床技術指導專家,從國內不同知名學科點引進一批優秀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團隊,如從湘雅醫學院(鄧麗影、羅新明、唐震宇、王磊)、同濟醫學院(殷小平、王偉、甘莉)、復旦大學醫學院(涂江龍)、北京大學(漆學良)、中山醫學院(王曄、李正宇)、南方醫科大學(王衛東)、重慶醫科大學(謝亮、吳偉)、廣州醫學院(方子妍)和南昌大學(黃衛、劉昊、趙晶、俞曄)等博士和碩士。
多年來學科積極依托南昌大學神經再生康復工程研究中心、遺傳實驗室、江西省醫學遺傳和基因治療研究所。開展基因篩查、細胞工程、基因克隆、基因重組、基因表達等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和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前景,開創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有機結合”的臨床學科發展道路。這種創新模式的優勢在于將臨床發現的疑難、關鍵問題及時反饋給基礎研究,為基礎研究提供原始科學數據和學術理論創新的依據;同時,將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技術方法等及時指導、應用于臨床研究,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途徑。
開設特色專病門診:
腦血管病門診、腦血管介入門診、重癥肌無力和肌病門診、腦卒中篩查門診、癲癇門診、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門診、肉毒素治療運動障礙門診、運動神經元疾病、脊髓疾病門診、多發性硬化與脫髓鞘病門診、慢性頭痛門診、頭暈門診、神經病理性疼痛門診、記憶障礙門診、睡眠障礙門診、神經遺傳疾病門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創建于1952年, 在江西省成立最早,也是江西省目前唯一實行專業分科的眼科,附設南昌大學醫學院眼病研究所。歷年來在陳彼得教授、蘭緒達教授等國內知名眼科專家的領導下,經歷了近60年的發展,已成為省內技術力量最雄厚、設備最先進的眼科,是我省最早的眼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眼科學博士生導師,江西省青年科學家,江西省衛生廳學術帶頭人,每年在全省主持召開眼科學術會議數次,就診病人數為全省各醫院之首,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為江西的眼科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醫師:現有專業眼科醫師22名,擁有江西省青年科學家1名,江西省衛生廳學術帶頭人2名,江西省領導干部保健專家1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7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主治醫師、講師7名,住院醫師、助教5人;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9名;博士學位2名,中青年醫師均擁有碩士學位,其中二名正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并擁有全省最齊全的世界一流眼科醫療設備。
職稱結構:正高6人,占27.2%; 副高3人,占13.6%;中級6人,占27.2 %;初級7人,占32.0%
學歷結構:博士3人,占13.6%;碩士15人,占68.3%;本科4人, 占18.1%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護理部:眼科擁有一支豐富專業護理知識的隊伍,現有護士13人,護理員2人。大部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五人具有本科學歷,主管護師6名。兩年來,有5篇論文在省級雜志上發表。我們推崇的服務理念是:人文精神、人文環境、人文關懷、人文護理,以可親、可信、真誠、熱情的態度投入工作,開展人性化護理、微笑護理、細微護理、舒適護理、超前護理、超值護理。提倡整全服務,為病人提供心理、生理、社會、精神、文化、角色適應、生活照顧、疾病康復指導等一條龍親情護理服務。我們承諾:把病人當親人,在任何時刻都理解關愛病人,以熱情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病人。
專科特色
江西省唯一設立專業醫療組的眼科 設有青光眼組、角膜屈光組、眼底病組、白內障組、整形(眼眶病)組。各專業醫療組的主診醫生均為在該專業領域有很高學術造詣和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長期的眼科專科疾病的診治經驗和科研成果,使我科各專業醫療組的眼部專科疾病和疑難病癥的診治水平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
青光眼組 主診醫生:汪昌運主任醫師 青光眼專業由國內著名眼科專家陳彼得教授所開創,在20世紀90年代即培養出2名青光眼專業碩士,現已派出一名年青醫生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現有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均具有眼科學碩士學位。在國內著名眼科專家陳彼得教授的領導下,我院眼科青光眼專業在國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曾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已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在讀研究生4名。已在省內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如復合式小梁切除術、Ahmed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青光眼白內障聯合術等,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診治的青光眼病人數在江西省最多,在全國省級醫院位于前列,并建立了青光眼俱樂部。近年來承擔了多項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江西省科技廳,衛生廳的青光眼項目重大招標科研課題。專業組擁有哥德曼式壓平眼壓計、日本Cannon非接觸式眼壓計,德國Muller手術顯微鏡,索維超聲生物顯微鏡、德國Zeiss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系統、德國Zeiss自動視野計,日本佳能眼底彩色照相機等先進儀器,對于青光眼的診斷和治療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角膜屈光組 主診醫生:周文天主任醫師 角膜移植為省內最早開展現代角膜移植的科室,填補了省內空白,已成功施行了2000多例手術,患者遍及全國,曾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為國際領先技術,采用國際一流德國鷹視設備,開展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年手術量及治療效果均在省內獨占鰲頭。
眼底病組 主診醫生:趙菊蓮主任醫師 眼底病專業在全省的診斷、治療、教學和科研方面處于全省領先水平,目前擁有世界先進的美國博士倫玻璃體切割機、美國多波長激光治療儀、德國海德堡熒光造影儀,德國蔡司第四代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德國蔡司手術顯微鏡、德國眼底免散瞳照相儀。有主任醫師、教授2人,主治醫師3人,開展了視網膜脫離手術、特發性黃斑裂孔和特發性黃斑前膜的手術治療、巨大裂孔視網膜脫離,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手術治療,急性視網膜壞死、視網膜中央及分支靜脈阻塞的外科治療。病人數及手術量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在全國省級醫院中處于先進水平。開展了光動力學治療黃斑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及激光治療各種眼底病。每周一次的讀片會為眼底病組診斷水平的提高及培養年輕醫師的臨床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省內屬首創。共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5項課題通過專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得科研成果獎3項。
白內障組 主診醫生:劉菲主任醫師 為江西省白內障領先學科,由國內著名眼科專家蘭緒達教授所開創,曾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現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1名,現已派出一名年青醫生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擁有世界一流的、江西省唯一的美國ALCON公司infiniti超聲乳化儀、法國法太A/B超聲診斷儀和德國萊卡高端手術顯微鏡,最早在全省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除完成常規白內障超聲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以及II期人工晶體植入/縫合術外,開展大量的復雜白內障手術如白內障青光眼聯合手術、白內障摘除與眼后段疾病的聯合手術、玻璃體切割后無玻璃體眼的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近幾年隨著白內障手術由復明性手術向屈光性手術發展,率先在全省開展防藍光人工晶狀體、非球面人工晶體、多焦點人工晶體、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等多種新型人工晶體眼內植入,極大地提高了白內障患者術后視覺質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整形(眼眶病)組 主診醫生:周輝主任醫師 斜視整形專業組現有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本專業組已施行各種類型斜視、眼部整形手術上萬余例。目前已開展各種疑難性斜視矯正手術、眼眶腫瘤、復發性性上瞼下垂矯正術、結膜囊成形、二期羥基磷灰石義眼座植入術等省內領先手術。對于各種眼外傷后及眼瞼腫瘤手術后的眼瞼畸形治療開展了微創新技術。采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淚小管斷裂、淚小管阻塞、慢性淚囊炎等疾病,在淚道疾病治療方面,率先開展人工鼻淚管置入術治療淚道阻塞,填補了省內空白,同時也開展了淚道激光治療淚道阻塞。對于先天性的眼部畸形,如小瞼裂綜合征、眶面裂等疾病的治療有自身特色。同時在醫學整形方面開展了重瞼、內眥贅皮、眼袋、眼瞼皮膚松弛矯正等手術。本專業組同時還承擔了省科技廳、衛生廳、教育廳、中醫藥管理局、南昌大學多項科研課題,并培養了多名碩士研究生及在職研究生。
角膜病組 1991年率先在江西省開展現代角膜移植手術,填補省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現開展了各種角膜移植的手術方式,如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術,部分和全板層角膜移植術、深板層角膜內皮細胞移植術、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羊膜移植和眼前節再造術、人工角膜移植術,患者遍及全國及港,澳,臺地區,現已累計施行各類角膜移植手術5000余例,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室2002年率先在我省引進國際領先技術和國際一流“德國鷹視”設備, 同時擁有完善的近視眼檢測系統,開展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在近視、遠視、散光的治療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次在省內率先開展近視新技術,目前我治療室已經開展所有的近視手術方式。中心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多名高素質眼科準分子激光專業人才,他們均取得國家認證的準分子激光上崗資格證并經過嚴格培訓和專業深造,掌握著國際眼科前沿技術,使中心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趨勢。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的設備擁有:高速飛點掃描技術使激光手術治療時間明顯縮短,并可消除角膜表面不規則散光,使術后效果更加完美;高速眼球跟蹤系統避免眼球轉動影響激光切削以減少術后散光,使治療效果為理想;自動角膜板層成形系統安全可靠;先進的檢查設備為您提供治療所需的所有精確數據,保證了我們中心精確的近視眼治療效果。醫療工作中主任以身作則,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嚴把醫療技術質量關,耐心細致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精心設計并施行每一例手術,現已成功完成了近30000例近視手術,未發生任何醫療差錯事故和醫療糾紛,其精湛的技術受到了廣大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贊譽,每年的手術數量和質量在省內獨占鰲頭。現已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3項課題通過專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得“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兩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現有醫師13名,其中正高職稱6名、副高職稱4名、中級職稱3名,有多人在國家及省內學術團體任職。病床共36張,配有搶救室及監護室。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水平處于省內領先水平,尤其在肝病治療領域,是江西省肝病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已成功舉辦四次江西省肝病學術年會。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在省內率先引進FQ-PCR基因檢測技術,大大提高了肝炎的診斷及治療水平。配有腹水濃縮超濾治療儀,使頑固性腹水能得到快速和有效控制。內窺鏡下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水平省內先進,如胃腸息肉切除術、十二指腸乳頭肌切開取石術、支架置入術等。
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4名,在讀研究生共十余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兩項,省、廳級課題多項,近年來發表論文幾十篇。負責本科生、進修生、成人高等教育的授課及帶教任務。國家臨床消化系藥物藥理驗證基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創建于20世紀20年代,由享譽全國的著名外科專家楊仲達、胡獻尚、李建業等教授創建。蔣筱強、劉勇、傅華群等主任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外科專家的優良傳統,使學科得到了長足發展,一直保持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地位,為江西省外科的普及、發展、提高做出了同道公認的成績。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本學科已建設成為江西省肝膽外科診療中心、江西省普通外科質量監控中心、江西省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南昌大學醫學院肝膽外科研究所掛靠單位、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江西省醫學領先專業建設學科、南昌大學醫院學重點建設學科、南昌大學醫學院碩士點、博士點招生方向、江西省示范性碩士點。如今天的肝膽外科更是歷史上最為和諧、最具活力的時期,在鄒書兵主任的領導下,全科醫護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在醫、教、研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是全省最早實行專業化分組的科室,現已分為:腹腔鏡組,肝膽組,以及門脈高壓癥、胰腺組等三個專業組。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腹腔鏡專業組由黃明文主任醫師、婁思源副主任醫師、羅志強副主任醫師、方路副主任醫師組成。
腹腔鏡專業組技術優勢:創造了6000余例腹腔鏡膽囊切除無并發癥的奇跡,這在全國都是罕見的,這一紀錄還在不斷的刷新。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已成為該專業組的常規手術之一,對膽總管擴張明顯的病人該專業組已不再按傳統方法放置“T”管,而是直接行膽總管切口一期縫合,縮短了病人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且可避免“T”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近年來,該專業組陸續成功開展了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巨脾切除術及斷流術、胃、結直腸癌根治術、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腹腔鏡胰腺手術(胰體尾切除、胰腺腫塊切除)、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等一大批高難度腹腔鏡手術,突破有腹部手術史的腔鏡手術禁區,對上腹部有1-4次手術史的患者實施腔鏡手術一百余例,所有手術均獲成功。尤其是近期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鏡下規則肝切除這一極具挑戰性的技術,開展規范的“三鏡聯合”續貫治療肝膽管結石病,在省內率先開展了經自然孔道腹腔鏡技術(NOTES)的探索,取得了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的單孔腹腔鏡手術(膽囊切除、肝囊腫開窗、闌尾切除等)已走在全國的前列,有關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論文和視屏已在亞太地區腹腔鏡內鏡外科會議上進行全英文演講,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充分認同。
肝膽專業組由傅華群主任醫師、邵江華主任醫師、鄔林泉主任醫師、黃長文主任醫師組成。
肝膽專業組技術優勢:
(1)肝臟腫瘤:采用無血切肝技術、術中B超定位、微波固化、區域性肝血流阻斷技術,開展了各種困難部位肝腫瘤的切除。對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等采用栓塞、化療使腫瘤變小然后再二期切除。
(2)肝膽管結石:采用選擇性、規則性肝段切除術,代替以往的肝葉切除術,以及采用空腸粘膜瓣處理右后肝內結石與梗阻,最大限度的清除病灶和保存功能性肝組織,使膽道系統恢復正常。高位膽管狹窄的病人,采用高位膽管切開、整形、膽囊瓣修復等技術治療。
(3)損傷性膽管狹窄:對手術、外傷所致膽管狹窄,本專業組采用胃瓣、肝圓韌帶等修復缺損的膽管或狹窄,或找出膽管的殘端重新吻合,開展了三維構架的膽道修復與重建技術。
(4)肝門部膽管癌:肝門部膽管癌是一種治療困難的腫瘤。因肝門部血管縱橫交錯,需要高超的手術技巧。本專業組提出的“肝門區域外科解剖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肝門部膽管癌的根治與擴大根治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門靜脈高壓癥、胰腺專業組由楊成義主任醫師、章永恩副主任醫師、羅地來主任醫師組成。
門靜脈高壓癥、胰腺專業組技術優勢:
(1)門靜脈高壓癥: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病情嚴重,本專業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采用非手術療法,內鏡套扎及硬化劑注射治療,取得良好療效。對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實施“4合1”、“3合1”、“2合1”等手術,挽救了大批病人的生命。
(2)重癥急性胰腺炎:重癥急性胰腺炎是公認的病情嚴重,并發癥及死亡率高的疾病。本專業組采用多時段病情評估,按中華外科學會制定的診療規范,采用穩定內環境、抑酸、短時血濾、呼吸支持、通便排毒、抗炎、腸內外營養支持、區域灌注、腹腔灌洗等綜合治療手段,挽救了大批病人的生命。
(3)胰腺腫瘤:胰腺腫瘤診斷難、治療難。本專業組采用先進的設備、腫瘤標記物及穿刺活檢等手段提高診斷的準確率。胰腺圍周血管縱橫交錯,需要高超的手術技巧。本專業組提出的“胰腺圍周外科解剖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腫瘤局部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擴大的胰十二指腸切除、人造血管門靜脈重建術,治療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人員分布(醫生人數,護士人數,護工人數;學歷比例)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科室目前有醫生16人,其中主任醫師10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1人。獲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8人,本科4人。護士21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14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科室常見疾病及特色診療
(1)膽囊結石:常規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造了6000余例腹腔鏡膽囊切除無并發癥的奇跡。近年逐漸開展了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經內鏡(胃鏡)膽囊切除、保留膽囊的腹腔膽膽囊取石術。
(2)肝內外膽管結石:在省內率先開展了三鏡(腹腔鏡、胃鏡及膽道鏡)聯合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及聯合肝葉切除治療肝內膽管結石,近年來開展了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及腹腔鏡肝葉切除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
(3)阻塞性黃疸:術前可通過B超、CT、MRCP、ERCP等多種影像學方法對阻塞性黃疸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病因采取相應治療。
(4)肝臟腫瘤(包括原發性肝癌及肝良性腫瘤):術前的CTA(MRI)的三維重建技術、精準肝切除術、原位肝切除術、多種肝血流阻斷技術等,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腹腔鏡肝切除術。
(5)膽管癌:可進行高位肝門部膽管癌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
(6)十二指腸乳頭癌:除進行常規胰十二指腸切除外,近年來成功開展了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7)胰腺腫瘤(包括胰頭癌、胰體尾癌及胰腺良性腫瘤):開展了聯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治療進展期胰頭癌,對早期胰癌可行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早期胰體尾癌及胰體尾良性腫瘤可行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或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
(8)急、慢性胰腺炎(包括重癥急性胰腺炎):集束化治療(包括液體復蘇、呼吸支持、血濾、腸內外營養、中西結合等)治療重癥胰腺炎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9)門靜脈高壓癥:開展了腹腔鏡脾切除+斷流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保留脾臟的選擇性斷流加近端脾腎靜脈橋式分流術。
(10)胃腸道腫瘤:開展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結腸癌根術及腹腔鏡直腸癌根術。
(11)急性闌尾炎:開展了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橫切口闌尾切除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12)腹外疝:開展了無張力疝修補術及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由1946年留日學者劉茂淳教授創建了江西醫專附屬醫院皮膚泌尿外科,實為省內第一個泌尿外科。1956年汪品蘭教授前往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今北大泌外研究所)師從中國泌尿外科創始人吳階平院士。學成歸來后創建了江西省第一個獨立的泌尿外科,并任科主任,直至1986年。此后歷經沈玉明、陳德民、張煥美、周浩蘭、葛根、孫錫林、黃國華、潘正躍、彭瑞元教授等數代人的努力,二附院泌外科逐漸發展壯大,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泌外科成為江西省泌尿外科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科室,在江西省內享有較高的聲譽,已成為江西省名牌、頗具影響的學科。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現有在職醫師16人,擔任江西省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委員各一人。教授4名、主任醫師8名、副教授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8名;擁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10人。現任泌外科負責人為史子敏主任醫師,正帶領全科醫護人員積極拼搏,團結奮進。
六十年來泌外科先后開展了各種泌外科常見多發手術,還在國內、省內率先開展了復雜性尿瘺修補術、前列腺癌根治術,回腸代膀胱術。1988年黃國華、葛根教授還首創了一種新的術式-回腸新膀胱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2年完成首列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并獲得成功,患者成活期超過十年。泌外科緊跟國際、國內新技術,省內較早開展尿路結石成分分析,并最早引進尿流動力學分析儀。在1986年即引進腔內泌外手術器械,在國內較早開展腔內微創手術。1988年引進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并成立ESWL中心。2001年潘正躍、史子敏、習小慶醫師開展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2002年史子敏、鄒高德、吳勇醫師開展輸尿管鏡下激光碎石術、2007年開展超聲引導下經皮腎鏡超聲機械碎石取石術(EMS-PCNL)。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目前潘正躍、習小慶、黃紅衛、胡映波醫師已陸續開展腹腔鏡下多種微創手術,如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切除、腎上腺切除術、腎癌根治術、腎盂輸尿管成形術、腎蒂淋巴管結扎術、隱睪下降固定術、精索靜脈結扎術等。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目前開展的手術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和前列腺電切術、腹腔鏡,經皮腎鏡、輸尿管鏡等微創手術。腎上腺腺瘤、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腎上腺手術治療,腎、膀胱、前列腺腫瘤手術,前列腺癌手術,腎盂輸尿管交接部狹窄手術,腎、輸尿管、膀胱結石手術治療,尿道下裂、陰莖下屈整形等手術,體外碎石治療腎、輸尿管、膀胱結石。開展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檢查和治療,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礙和男性不育的診治,且這些技術均處于全省領先水平。
多年來泌外科重視醫療業務交往及學術交流,曾先后多次派出葛根、陳德民、潘正躍等人赴也門、突尼斯等國參加援外醫療工作。彭瑞元、黃國華、李國榮、鄧慶高、張源沅等人赴日本、法國、美國等國留學、研修。曾邀請熊汝成、郭應祿、梅驊、章詠裳、何長民、閔志廉等著名教授及日本專家多胡紀一郎博士來講學。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作為附屬醫院,泌外科除承擔醫學院泌尿外科專業的本科教學內容外,還積極舉辦了多期泌尿外科學習班,培養了數以百計的進修生。自1984年汪品蘭教授成為江西省第一位泌尿外科碩士研究生導師以來,目前共培養了四十余位碩士生。使之成為當地泌外科的技術骨干。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還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吳階平醫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及省衛生廳、科技廳、教育廳等科研項目三十余項。先后在《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泌尿外科雜志》、《中華醫學雜志》、《臨床泌尿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雜志》、《中華實驗外科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日本小兒泌尿外科雜志》、《日本泌尿器科總會雜志》、《江西醫學院學報》、《江西醫藥》等雜志上發表數十篇論文。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此外還編寫了數十萬字的《泌尿外科講義》、《男性學基礎與進展》、《泌尿外科進展》等教材;主編出版了《簡明泌尿外科學》、《尿失禁診斷與治療學》、《男科學手冊》、《尿石癥手冊》、《性功能障礙咨詢》、《蔬菜醫學妙用與忌口》;參與翻譯專著《現代泌尿生殖腫瘤外科學》;參編《老年疾病大全》、《膀胱腫瘤》、《現代臨床泌尿外科學》以及著名醫學家梅驊教授主編的《泌尿外科手術學》。
科學無止境、服務無止境,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將繼承老一輩泌尿外科學家的優良傳統,發揮“大力開展腔內微創手術和勇于挑戰疑難雜癥診治”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全科齊心協力、鍥而不舍、努力拼搏,不斷開拓進取、創新發展,為學科建設和中國泌尿外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已開展技術:
(1)腔內泌尿外科,如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膀胱腫瘤汽化電切術、輸尿管鏡技術、腔內激光碎石術;
(2)同種異體腎移植術;
(3)腎上腺外科;
(4)尿流改道術;
(5)回腸新膀胱術;
(6)復雜性尿道狹窄成形術;
(7)膀胱陰道瘺修補術;
(8)尿道下裂整形術;
(9)復雜性、多發性結石的手術治療;
(10)男性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整形美容科成立于1992年,是全省第一批有獨立建制的整形美容專業科室。科室分為美容外科、激光美容及醫學美容部三部分。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整形美容科2005年被中國醫師協會評為“中國最受消費者信賴的百家美容整形機構”,是江西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醫療機構。隨著科室的不斷壯大,門診量及手術量逐年上升,顧客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科室技術力量雄厚,長期與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北京黃寺美容外科醫院、廣州珠江醫院等權威機構有技術交流。作為南昌大學整形專業碩士學位負責點,我科已培養了碩士、博士若干名,學子遍布全國各專科醫院,是多個醫學院校美容專業定點實習基地。
醫學美容項目。開展的治療項目涵蓋醫學美容各個領域。美容外科手術包括重瞼及修復術,眼袋整復及修復術,隆鼻及修復術,內外眥開大術,全耳再造術,頜面部整形術,巨乳縮小術,微創假體隆乳術,微創除皺術,微創腋臭根治術,體外超聲吸脂術,上瞼下垂矯正術,耳廓畸形整復術,瘢痕整形術,擴張器植入術,激光包皮環切術,處女膜修補術,陰道緊縮術等泌尿生殖器整形。
激光美容項目。開展的激光美容包括各種體表贅生物及色素痣的治療,面部色斑及胎記的去除,祛除文身、文眉、眼線,無痛激光脫毛及血管瘤的綜合治療等。
生活美容項目。開展了各種問題皮膚的治療與修復。
優勢特色項目。隆乳術、鼻整形術、重瞼成形術、眼袋整形術、微創腋臭根治、吸脂術、嬰幼兒體表血管瘤治療、激光包皮環切、痤瘡的中西醫治療、微晶磨削術治療水平全省領先,部分項目達全國先進行列。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整形美容科科室設備齊全。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美國原裝進口二波長激光美膚儀、以色列飛頓公司半導體激光脫毛機、皇后光子嫩膚儀、賽諾秀微晶磨削儀、美國“大力神”體外超聲吸脂儀、頜面骨電動手術器械等多種大型美容醫療設備。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成立于1985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功能齊全、治療手段完備的專業學科,是江西省內分泌專業學會掛靠單位,是國家新藥臨床研究基地,,是江西省首批內分泌代謝專業碩士點。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現有醫護人員24人,醫師中正高職稱3人,副正高職稱5人,博士3人,其中海歸博士1人,碩士3人,科室人員梯隊結構合理,整體實力雄厚,人才梯隊合理。學位點負責人賴曉陽教授為南昌大學醫學院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西省衛生廳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協會常委,江西省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西省藥學會臨床藥物評價委員會常委。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人員梯隊結構合理,整體實力雄厚、后勁足,
主要特色為:
(1)我科是省內最早開展糖尿病胰島功能測定及糖尿病診斷分型、糖尿病血紅蛋白測定等單位之一。
(2)開展糖尿病基礎與臨床研究及防治工作,積極引進新技術、新理念,如胰島素強化治療、胰島素泵應用、胰島素類似物應用、動態血糖譜、動態血糖監測、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檢測等已成為糖尿病診治的特色,規化及系統地糖尿病健康教育已受到患者及社會的好評。在搶救糖尿病急性代謝并發癥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積累了豐富經驗,搶救成功率高。
(3)在甲狀腺疾病診療方面優勢顯著,病源廣來自全省各地周邊及周邊省份,是省內最早開展TRAb測定以及TRH興奮實驗的單位之一。
(4)在省內首家引進從事代謝性骨病研究的博士1人,開展骨質疏松癥防治,已擁有法國產骨密度測定儀1臺及專業技師1名。
(5)成功診治某些疑難內分泌代謝性病,在異位內分泌綜合癥、多發性自身免疫性內分泌腺病、性分化異常、低鈣血癥,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等,已積累了較豐富臨床經驗。
(6)科研方面:近五年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論文數10篇,其中SCI收錄1篇,核心期刊6篇,出版專著1部,參加國際多中心循證醫學研究2項,國內多中心研究2項,承擔國家新藥臨床試驗四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一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主持或參加省廳級課題10余項。
(7)研究生培養,已培養碩士生7名,5名已畢業,其中一名研究生已考入國內重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余就業均受到用人單位廣泛歡迎,一次性就業率達100%。
1.門診:內分泌專科門診,周一至周六全天。
2.病房:床位數23張,分成2個醫療小組,每組均由科主任掛帥,出任醫療小組組長,配備精干的醫務人員,實行門診住院部收治一條龍服務,并嚴格實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3.內分泌功能室:
(1)擁有國內先進的DCA2000糖化血紅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分析儀
(2)美國強生和美國雅培及瑞士羅氏快速血糖檢測儀
(3)SEROZYME磁性分離酶聯免疫分析檢測儀一臺,以及國內一流的酶免檢測儀一臺
(4)電腦激光系統糖尿病神經病變治療儀一臺
(5)國際上一流的全進口胰島素泵兩臺
南昌大學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成立于2004年11月成立,并接診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瀉等各種傳染病,為感染性疾病的歸口管理、以便及時有效的控制及治療各種傳染病尤其是各種烈性傳染病,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感染性疾病科目前只設有門診。有醫護人員五名。
南昌大學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特色:從事各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各種感染性疾病的診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臟外科是江西省心胸外科專業的發祥地。心臟外科病區專門收治需要手術或介入治療的心臟疾病患者。心臟外科病區于2003年被江西省衛生廳確認為江西省醫學領先專業學科。本學科目前是江西省培養心臟外科專業人才的中心,是江西省第一批獲得外科學(胸心外)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先后培養胸心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30余名,培訓省內外胸心外科醫生100余人,為省內各級相關醫院胸心外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病區擁有床位50張和15個心臟外科ICU單位。現有主任醫師、教授4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名,醫學博士3名,醫學碩士6名,留學歸國人員2名。在各級科學技術協會擔任職務的有:江西省胸心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1名,常委1名;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全國委員1名,江西省心電協會常務理事2名。
心臟外科專業從上世紀50年代末完成第一例心臟手術以來,手術數量逐年增加,現心臟外科手術總量已超過6000臺。心臟瓣膜置換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一直作為傳統優勢項目。 近年來冠心病的冠脈搭橋術、心臟病的微創手術,大血管疾病外科及介入治療,瓣膜成形術已列為常規性工作開展,并開展了心臟移植、左心室減容術,胸腹主動脈替換術等代表國際水平的高難度手術。
本學科在科研方面成績顯著,先后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級科研課題20余項。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5項,鑒定成果10項,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3部。具有廣泛良好的社會影響。
科室醫療特色
心臟瓣膜置換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一直作為我科傳統優勢項目。近年來瓣膜成形術、冠心病的冠脈搭橋術、大血管疾病手術及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臟瓣膜疾病的微創手術已作為常規性工作開展,并開展了心臟移植、左心室減容術,胸腹主動脈替換術等代表國際水平的高難度手術。
1. 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癥。
2. 各種復雜性心臟病治療:右室雙出口;法樂氏四聯征;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主肺動脈間隔缺損;心內膜墊缺損;大動脈轉位等。
3. 心臟瓣膜病:各類瓣膜置換術及瓣膜成形術。對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手術治療有獨特之處。心房纖顫行迷宮手術亦有較好掌握。
4. 先心病合并肺高壓:我科對肺高壓的有15年的系統研究,取得較好的成績。
5. 大血管疾病:馬凡氏綜合癥Bentall手術,胸主動脈瘤根治術,主動脈夾層外科及介入手術。
6. 微創心臟手術:創傷小,不用正中開胸,保持胸廓穩定性,切口美觀,術后恢復快。
7. 冠心病:常規開展冠脈搭橋手術。
8. 心臟移植:成功完成心臟移植一例,該患者為江西省目前為止唯一存活6年的心臟移植患者,且當前生活質量良好。
作為江西省內首批心胸外科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近3年先后招收研究生12名,省內其他單位(江西省胸科醫院、江西省中醫院、江西省人民醫院、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陸續掛靠本碩士點,開始招收心胸外科碩士研究生。所招收研究生均按期按質畢業。畢業當年就業率達100%,并均在地區級以上醫療機構從事工作。
教學科研情況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臟外科作為江西省醫學領先專業學科,心胸外科近3年科研成績斐然,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共80萬元),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100萬元),省廳級項目9項,總科研經費達200多萬元。經過省級驗收的科技成果2項,新技術引進項目3項。并作為主持單位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二項。先后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在核心專業期刊發表論著27篇。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胃腸科是胃腸、乳腺、甲狀腺外科。其中胃腸外科是南昌大學醫學院重點建設學科,是我省最早授予碩士點的學科之一。是我院普外科的重點科室。現有醫生14名。其中副高職稱以上14人,碩士生導師5人。護士16人。主管護士以上有5人。多年來,我們確定了以胃腸腫瘤外科為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方向,重點進行胃癌和大腸癌的現代外科治療和基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胃腸外科科主任為王夢龍,醫學碩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胃腸科擁有現代影像、腔鏡、介入等診斷和治療腫瘤的先進設備,并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腫瘤外科、腫瘤研究所以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一批代表本學科國內先進水平的單位和科室建立了長期的醫療和科研協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胃癌和大腸癌現代外科治療的新理念,并總結出一套合理高效的胃癌、大腸癌綜合治療方案,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方案日趨合理,保存植物神經的直腸癌根治術、在省內率先開展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TNE),結合吻合器的使用,提高了直腸癌的保肛率。降低了局部復發率,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胃、結腸、直腸、乳腺、甲狀腺腹腔及體表的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獨具特色。
同時,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胃腸科開展了肝癌的綜合治療,成功地開展了無血切肝術,使我科的肝癌治療進入了國內先進行列;肝門部骨干化技術切除肝門部膽管癌、對不能手術切除者采用經皮經肝放置膽道支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項技術填補省內空白。采用“四聯手術”(脾切除、門奇斷流、食道離斷、脾腎分流)治療門靜脈高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取得良好的療效,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采用疝環填塞無張力修補技術,使疝外科上了一個新臺階。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內科成立于1985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功能齊全、治療手段完備的專業科室,是江西省腎臟病學會的掛靠單位,是我省首批腎臟病專業碩士點,科室的臨床及科研總體水平居省內領先地位,部分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內科人員分布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內科現有醫務人員21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7人,其中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人,學士學位7人,在醫療技術上具有相當的實力。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內科常見疾病
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急性腎小球腎炎,梗阻性腎病,多囊腎,尿路感染,急(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未分化結締組織病,重疊綜合征,混合型結締組織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內科科室特色診療
(1)各種腎臟病診治;
(2)急慢性腎衰的血液透析等腎臟替代治療;
(3)腎移植病人的診斷、篩選及治療;
(4)各種急性中毒的血液凈化治療;
(5)各種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的診治。
目前主要開展的技術:
(1)腎穿刺活檢術;
(2)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串聯掄救急性中毒;
(3)血液透析聯合樹脂吸附搶救急性中毒;
(4)無肝素血液透析;
(5)甲基強的松龍+環磷酰胺沖擊治療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
(6)血液透析濾過技術,特別是床旁連續性血液透析濾過技術等。
設備簡介
我科目前擁有多種進口先進的血液透析設備,能開展各項臨床所需的治療。我科也在省內率先引進國際先進的單人單手腎穿刺活檢設備,并于1996年在省內最早開展腎穿剌活檢術,腎穿剌活檢術現已成為我科對腎臟疾病的診療常規。
教學園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內科目前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3名,承擔了南昌大學醫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內科學腎臟病部分的大課講授、見習和實習教學。教學中統一采用南昌大學醫學院編制的內科教學大崗,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生動直觀的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們更易理解與貫通,極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同學們的好評。
科研工作
??
科研課題:為了促進科室的可持續開展,我科近年來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鼓勵全科同志積極申報課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已獲省衛生廳科課十余項,省教育廳課題一項。
??
發表論文:全科在專業雜志共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參編教材1部及錄制配套講學光盤4張,在家庭醫生報發表科普文章3篇,全科有3篇論文被全國腎臟病年會錄用,4篇論文被江西省第七次腎臟病年會錄用。
??
所獲獎項:涂衛平等獲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三等獎一項;房向東主持的一項課題通過了省醫學會驗收;徐承云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與的一項課題獲2007年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成立于2006年,現為南昌大學醫學院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碩士點。科室能夠對各種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的診斷和處理,主要診治失眠癥、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軀體形式障礙、癔癥、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嘔吐、精神分裂癥、心境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兒童少年期多動障礙與品行障礙、網絡成癮、軀體疾病中的心理問題、社會適應性障礙、各種心理危機(自殺傾向、工作學習問題、正常人的戀愛婚姻家庭問題、就業問題等)等。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60年代起開始血液學醫教研工作,70年成立血液專業組,使血液學臨床及基礎研究迅速發展,且取得了巨大成績,1990年成立血液科。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研究方法的改進,血液學發展很快,我科現已有一支較高水平的學術隊伍和省級學術帶頭人,基礎和臨床研究密切結合,緊密聯系,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科研能力強成績顯著,實驗條件好。1997省獲衛生廳血液學醫學領先專業建設學科,1998年獲衛生部血液臨床藥理基地,1999年獲準為南昌大學醫學院血液病研究所,2001獲準為省教委重點學科、江西醫學院重點學科,江西省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掛靠單位,其臨床和基礎研究總體水平在全國先進行列,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有各級醫、護、技人員34人,正高8人、副高2人、中級15人、初級9人。培養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名,進展良好,有2名已進入科室領導崗位,年齡在45歲以下,技術骨干隊伍已形成,其發展方向明確、分工合理。全科醫護人員團結協作、共同奮進,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無醫療責任事故發生,醫德醫風良好,1997年獲全省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建設醫德醫風先進集體,2008年獲全省衛生系統醫德醫風示范崗位,共青團江西省委青年文明號。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床位38張,其中普通病區病床33張、特殊治療病床2張、骨髓移植病區病床3張。設有病房、形態室、細胞培養室,分子生物學室,干細胞室。病房、實驗室設施齊全,能滿足本專業醫療、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儀器設備
CO2培養箱、倒置顯微鏡、螢光顯微鏡、光學顯微鏡、-200C 及-800C低溫冰箱、PCR基因擴增儀、酶聯免疫探測儀、液氮罐,無菌護理室、化療床、風淋、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血小板聚集儀、凈化工作臺,基本可滿足臨床、基礎科研需要。基礎和臨床研究室已成為我院各科碩士生、博士生開展各項研究的基地。
科研成果
1995年以來血液內科先后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江西省衛生廳科技創新二等獎1項。主持省重大課題招標項目3項,省社會發展科技攻關項目1項,教育廳題1項,省科委題2項,省衛生廳題12項。省級驗收4項,院級驗收8項,鑒定3項。
1、臨床研究:
(1)在省內率先開展自體骨髓移植術,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在省內率先開展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術
(3)成功研制了二溴衛茅醇片劑,國內首創項目
(4)運用自行配制的殺癌七號方治療惡性組織細胞病,在國內已有七本書刊引用
(5)在省內首先開展部分脾栓塞術,獲衛生廳技術創新二等獎。(6)承擔了我省再障、白血病發病情況及危險因素調查,獲醫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7)在省內首先開展新型血小板病調查,急性白血病化療前后細胞形態計量分析,達國內先進水平
(8)在省內首先開展再障發病機制及環孢素A體外干預實驗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達國內先進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9)在省內首先開展白血病MIC分型診斷、白血病耐藥基因檢測及臨床逆轉治療研究、急性白血病聯合藥敏檢測及臨床應用研究、再障實驗分型與療效關系研究、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表達及臨床意義研究等,為再障、白血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實驗依據
(10)在省內首先開展間充質干細胞體外擴增及回輸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11)開展了活化骨髓及樹突狀細胞治療急性白血病等研究工作
2.基礎研究:
(1)建立了慢淋白血病B淋巴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的測定體系,達國際領先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在國際上首先建立“正常人和慢淋白血病B淋巴祖細胞的無血清培養體系”,達國際領先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在國內首先建立人類T淋巴祖細胞的體外測定方法。達國內先進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4)在國際上首先建立了惡性淋巴瘤體外克隆和長期培養的無血清體系,建立了一種新的分類法,達國際領先水平
(5)在國際上首先用無血清培養體系研究急性白血病的體外克隆和藥敏試驗
(6)在國內首先用含血清代用品的無血清培養基研究化療藥及細胞因子誘導血液腫瘤細胞凋亡,達國內領先
(7)正在研究印戒細胞癌細胞增殖、調亡與第二信號系統關系研究,印戒細胞癌株自分泌因子對白血病影響的研究,人臍血造血細胞體外增殖及凋亡研究,稀土對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研究,造血干細胞的體外擴增與治療研究等
3、目前現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科研課題:
(1)組織工程人體組織構建及臨床應用江西省重大課題招標項目;(2)干細胞定向誘導、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工程產品江西省社會發展科技攻關項目;
(3)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表達及臨床意義江西省衛生廳;
(4)印戒細胞癌細胞株自分泌因子對急性白血病影響的研究 江西省衛生廳;
(5)再生障礙性貧血環孢素親和素測定臨床意義探討江西省教育廳;(6)自體樹突狀細胞對白血病微小殘留病免疫治療的研究廳級題;(7)樹突狀細胞對白血病微小殘留病免疫治療的研究省科技廳題;(8)造血干細胞擴增移植廳重大招標項目;
(9)白血病耐藥逆轉與環胞親和素的關系廳級題;發表論文150余篇,參編專著4部。
專業技術水平
已全面開展衛生部規定的三級醫院技術項目,接診來自全省各地的血液病患者。開展了貧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血液腫瘤性疾病及危重疑難血液病的診治工作。開展了省內血液專業高水平、高難度的診療項目多項:再障免疫發病機理及CSA體外干預實驗研究,再障實驗分型與療效關系研究,急性白血病MIC分型診斷與預后關系研究,急性白血病耐藥基因檢測與臨床逆轉耐藥治療研究,急性白血病聯合藥敏試驗研究,自體及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等,基礎研究已十分深入并逐漸滲入臨床研究。
醫學教育
能積極向其它單位推廣新技術:“無血清培養基的研制及運用”已舉辦全國技術推廣學習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干細胞移植術、部分脾栓塞術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機理研究及急性白血病多藥耐藥基因的檢測及臨床耐藥逆轉治療的研究。”在省內進行了多項專題學術講座,接受了省多所兄弟醫院有關人員的參觀學習及技術咨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95年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已畢業的名碩士中有考取博士。承擔了醫學院本科生、血液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及進修醫生的臨床教學工作,為基層單位培養血液學專業技術人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是我省神經外科的發源地之一,建科四十六年來救治了數以萬計的患者。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成為省內神經外科醫療、教學、科研中心之一,南昌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神經外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病床90張,其中神經外科重鎮監護病房(NICU)病床8張。有醫師17人,護士30人,其中教授3人,主任醫師8人,副教授5人,副主任醫師4人,碩士導師5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有醫學博士2人,碩士7人,留學歸國人員4人,形成老、中、青結合的人才梯隊。擁有最先進的臨床診斷和治療設備:進口高端神經外科專用手術顯微鏡2臺、專用進口多功能手術床2臺、超聲震蕩吸引刀(CUSA)、皮層腦電檢測儀、神經內鏡、DSA、神經外科專用顯微高速磨鉆等。
一、醫院正確領導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院科技強院”是我院本屆領導班子的方針。我科也得益于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醫院為我們陸續引進了急需的博士、碩士等人才,添置了進口手術顯微鏡、 內窺鏡、術中腦電監測等先進設備。建立了專業實驗室一個、動物實驗室一個。總之,為我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使我科的科研水平顯著提高。
二、學科帶頭人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科主任鄧志鋒是醫院為我科引進的第一個博士。鄧博士在老專家們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科內開展了顯微外科,使我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搞好臨床工作的同時,鄧博士大力開展科研工作,極大地調動了全科醫務人員的科研積極性,科研熱情,全科人員積極參與申報各級科研課題。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勞動換來了豐碩的回報。03年以來,全科中標課題多達三十余項,獲百萬余元的經費資助。其中,鄧博士一人獨中十三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就有兩項。2005年張銘文教授的“顱底( 腦底)和 深部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課題順利通過了江西省醫藥學會的驗收,填補了我科歷史上無驗收項目的空白。近兩年來,我科共發表論文30余篇。鄧博士本人也先后授予“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江西省青年科學家”等稱號。
三、新技術新療法造福廣大患者。臨床帶動科研,科研促進臨床。近幾年來,我科陸續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療法均填補省內空白: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中樞神經損傷、腦梗塞;腦內窺鏡輔助下經單鼻孔垂體腺瘤切除術,松果體區腫瘤顯微手術治療、斜坡腫瘤的顯微治療、皮層電極監測下腦皮層電灼術治療繼發性癲癇均已成為我科的拳頭產品,原有優勢項目如:顱內腫瘤、脊髓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夾閉術,顱內、脊髓內血管病變的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自發性腦出血的救治和康復等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血管內介入治療也已成為我科治療顱內血管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前身江西高等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成立時即有大五官科,耳鼻咽喉科工作由周大同教授負責。1952年耳鼻咽喉獨立建科,是我省最早的耳鼻咽喉科,首任科主任由鄧澤材三級教授擔任。以后羅碧濤教授、胡吉如教授、徐中生教授、夏華教授、羅英教授、劉月輝教授先后擔任科主任,甘長云、黃偉坤、張志超等一批優秀耳鼻咽喉科醫師先后在本科工作。2005年經江西省衛生廳批準,耳鼻咽喉科更名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治的疾病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50余年的滄桑發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始終是一個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集體,醫療技術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省內外知名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省耳鼻咽喉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54年,在鄧澤材三級教授倡導下,成立了江西省耳鼻咽喉學會,并任主任委員,同時為全國第一、二屆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 。1986年獲江西省首批碩士學位授以單位。
目前學科是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較為合理,醫、教、研總體實力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并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發展中的學科。
(一)科室規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現有主任醫師、教授6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4名,主治醫師3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生導師1名,技術力量雄厚。有江西省百千萬工程人才、江西省首屆青年科學家、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人才培養對象、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等優秀人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規模為總床位36張,床位使用率達160%,床位周轉率平均為5天,平均住院日為6天。年收治病人3700余人次,年門診量45000余人次,年急診量3000余人次。到新大樓后,科室床位擴大到80-100張,必推動科室的醫療、教學、科研上一個新臺階。
(二)科室設備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丹麥產電測聽儀、聲阻抗儀、和耳聲發射儀;美國產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和多頻穩態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儀;面神經測試儀;多臺德國產WOLF、image one STOZ鼻內窺鏡及美國產鼻切割器;日本產Olympus電子喉鏡和纖維喉鏡;德國產S7型、NC-4型ZEISS耳用顯微鏡、多臺進口耳顯電鉆和數量充足的進口耳顯微器械;科醫人CO2激光器;多臺耳鼻咽喉科專用診療臺等,是目前我省設備最好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為科室醫療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三)科室技術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早在五十年代就在全省率先為一例氣管切開術后喉-氣管狹窄的病人行喉-氣管成形術;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術、上頜骨切除加眶內容挖除術、全喉切除術、鐙骨撼動術及人工鐙骨安裝術、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術、經乳突行腦膿腫穿刺引流術、頸淋巴清掃術、氣管內塑料筆冒電焊取除術,其中針刺麻醉下耳鼻咽喉部手術曾在1959年獲得衛生部科技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又開展了顳骨次全切除術、面神經減壓術、甲狀軟骨成形術、面中線翻轉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特別在喉切除術后發音重建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先后行過Arslan 手術、改良的Staffieri術、仿Tucker術、粘膜管隧道發音管法、保留甲狀軟骨的喉成形術等;九十年代又在省內率先為全喉切除的患者安裝Blom-Singer發音管。進入21世紀,在院黨政領導下,完成一系列填補省內空白手術,并在本學科的各三級學科取得較好發展。
1.耳科與耳神經外科
在發揮耳科傳統優勢的前提下,以提高鼓室成形術的療效、人工聽覺技術及耳神經外科為方向,相繼開展了人工聽骨植入術、重度畸形的內耳開窗術、鐙骨足板切除、鐙骨小窗技術和鐙骨拔高術;聽神經瘤切除術(經迷路和迷路后進路);巖尖膽脂瘤切除術;各種進路的顱內外面神經全程減壓術;中耳癌顳骨次全切除術;頸靜脈球瘤切除術(耳前、耳后、顳下窩進路);感染術腔的鼓室成型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術及一期完成耳廓再造與中耳聽骨鏈重建術;腦脊液耳漏修補術等;在全省首先開展了人工耳蝸植入術,并建立了我省唯一的“人工耳蝸植入中心”。
2.臨床聽力學與眩暈診治
擁有全套的系列聽力檢查和聽覺生理檢查設備,如:Madsen公司 OB922純音測聽儀(具備聲場測聽及言語測聽、行為測聽);Madsen公司 ZO901中耳分析儀;Madsen公司CAPELLA診斷型耳聲發射儀;西門子純音測聽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EP診斷型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40Hz相關電位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ASSR聽覺穩態誘發電位儀; 各種工耳蝸調試儀及助聽器程序編程儀等。開展聲場言語測聽,各種人工耳蝸調機,言語培訓指導等系列工作。擁有目前我省唯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及康復設備 ,開展眩暈功能檢側;良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及眩暈康復治療。
3.鼻科與前顱底外科
以鼻內窺鏡規范化治療、鼻內窺鏡手術延伸技術,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為方向,在省內首先開展經鼻內窺鏡鼻腔腫瘤切除術、視神經減壓術、鼻腔淚囊開放術、腦垂體切除術、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翼腭窩顳下窩腫瘤切除、前顱底腫瘤(如斜坡瘤、脊索瘤)切除術和腦脊液鼻漏修補術等。開展面部正中翻揭開及上頜骨外旋切除側顱底腫瘤,在省內首先開展國際標準化過敏原檢測和及脫敏治療的臨床應用,使本學科變態反應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4.咽喉及頭頸外科
在繼承前輩手術基礎上,開拓創新,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下咽頸段食道切除胸段食道剝脫胃代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切除及功能重建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鎳鈦記憶合金支架行喉氣管和食管成形術;頸動脈體瘤切除術,H—UPPP治療鼾癥。
(四)科研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題5項,省衛生廳重點項目5項,學術帶頭人計劃1項,省教育廳、衛生廳一般項目21項,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題 1項的科研工作。形成以生物材料、鎳鈦支架在喉氣管手術中應用、鼻黏膜輻射性損傷與防護、變應性鼻炎發病機理、難治性鼻-鼻竇炎發病機理、人工聽覺為研究方向的系列研究。《1500例頸部非甲狀腺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資料分析》獲中華醫學會首屆全國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學術論文叁等獎,《鼻內窺鏡手術及其延伸》獲江西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成果叁等獎,《電子耳蝸植入治療雙側重度神經性耳聾》、《肌皮瓣與鎳鈦合金網結合再造頸段氣管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垂直側前位喉部分切除雙蒂帶狀肌軟骨膜瓣修補術》分獲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mp3作為耳鳴掩蔽器治耳鳴的臨床應用》獲萍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篇。是《現代手術并發癥學》耳鼻咽喉科主編之一。有《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聽力與言語疾病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耳科雜志》《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分冊》等本學科主要雜志編委。
(四) 教學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完成南昌大學本科、成教、碩士、博士的教學工作,為江西省衛生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全體醫務人員盡全力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患者服務,同時非常歡迎廣大學子來我科學習與工作,共同為江西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專病門診
甲狀腺及咽喉頭頸腫瘤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甲狀腺腫瘤分良、惡性二種,良性腫瘤可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性甲狀腺癌,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生于年青人,女性多于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后,生存期長愈后佳,應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另有15%為未分化癌,多發生于年齡較老病人。咽喉腫瘤一般多見于50至70歲的男性人群,但近年來,40多歲男性的發病率和女性的發病率都明顯上升,咽喉腫瘤可防可治,早期治療很關鍵,可提高生存率及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咽喉腫瘤的始發癥狀是聲音嘶啞,有的是咽喉部疼痛有異物感,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并超過三周,并有咳嗽、痰血、吞咽困難伴疼痛、呼吸不暢等癥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而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檢查。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方面技術力量雄厚,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及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全喉切除加發音重建術、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食道剝脫胃代食道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部分切除加功能重建術及CO2激光喉下咽腫瘤切除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過敏性鼻炎專病門診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頭頸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表現為鼻癢、陣發性發作噴嚏、大量清水樣鼻涕和鼻塞,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變應性鼻炎的發病率占全部人口的15%-40%,我國患病人數近一億人。變應性鼻炎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明顯影響,特別是在睡眠、記憶和情緒方面。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嗅覺喪失、分泌性中耳炎等。更重要的是,由變應性鼻炎發展為哮喘的危險性為正常人的三倍,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變應性鼻炎的最佳治療方案是:患者教育、避免接觸過敏原、癥狀控制(藥物治療)以及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塵螨、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一般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對癥藥物能控制癥狀,但需長期使用,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唯一可改變過敏患者免疫機制的對因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法,是現今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早期進行脫敏治療能明顯減輕甚至完全緩解患者的過敏癥狀,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擺脫對癥用藥,療效在脫敏治療結束后仍能長期持續。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分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兩種。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專科化鼻科專家梯隊、國際標準化過敏原點刺診斷系統、定量過敏原檢測系統等。目前開展的項目有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膚點刺實驗、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檢測、血清總IgG及特異性IgG檢測、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下注射脫敏治療、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等。能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最適宜的治療。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精神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是在江西省已故著名內科學專家---龍怡道教授指導下,江西省最早成立的呼吸學科專業科室、江西省呼吸專業最早碩士學位授予點。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具有近半個世紀悠久歷史,擁有眾多的呼吸病專家,江西省呼吸專業的老前輩或知名教授饒緯華、吳靜華、范希光、毛璐、周維華、況九龍、顏春松等都曾或正在這里執教和工作。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科室技術力量雄厚,人員梯隊合理,醫療設備先進,已確定了本學科在江西省呼吸領域的主導地位,為省內呼吸界技術力量最強的科室之一。江西省教委 “十五”重點學科,江西省衛生廳領先專業學科及贛州市、萍鄉市省市共建學科,衛生部呼吸臨床藥理基地。
科室人員結構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現有在職醫護人員35人。其中醫技人員18人,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主管技師7人。中青年醫生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碩士14人。呼吸科擁有一個高素質的愛崗敬業的醫療隊伍。科內學術氛圍濃厚,堅持每周疑難重癥病例討論,逐漸形成了自身的診療特色。同時為實習醫生、進修醫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為省內、外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
科室基本構成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學科編制床位66張,其中呼吸重癥監護病床6張。設置有普通病房、危重監護病房、呼吸內鏡室、肺功能血氣檢測室、變態反應檢測室、呼吸睡眠監測室及呼吸病實驗室等。常年開設呼吸專科、專病和專家門診,接收來自省內、外各地的各種呼吸系疾病、急診及疑難重癥。目前本科門診月均就診人數約2500以上人次,床位使用率120%以上。平均住院日11天。
專科特色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在醫療方面,接受大量常見病與疑難病的診治。主要病種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肺疾病、肺癌、哮喘、彌漫性肺疾病和胸腔積液、呼吸衰竭、肺血管疾病、呼吸疑難雜癥、不明原因發熱等疾病。疾病診治重點:疑難和危重癥呼吸疾病、慢性氣流受限性疾病和戒煙、慢性咳嗽、肺部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難治性肺炎、彌漫性間質性肺疾病、肺部腫瘤及肺血管性疾病等。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肺癌、感染性肺疾病等的診治方面積累了一系列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機械通氣、危重病人的搶救和肺癌的治療方面更具優勢。在肺癌的診治、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治和不明原因肺部陰影的診斷方面等均處于省內領先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氣管哮喘的規范化治療、群防群治方面屬省內主導地位;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搶救,特別是機械通氣(包括無創和有創)的應用有獨到經驗;對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尤其是難治性肺炎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居國內水平。開展介入治療,包括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大咯血、支架置入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支氣管狹窄、睡眠呼吸障礙診治、各種胸膜疾病的治療。接收來自省內、外各地的各種呼吸系疾病、急診及疑難重癥。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在省內首先報道一系列的疑難病或少見疾病;或率先對某類疾病進行臨床研究。如:肺泡蛋白沉著癥、結節病、急性間質性肺炎、隱源性機化性肺炎、肺泡微石癥、肺郎格罕氏細胞增多癥、呼吸道淀粉樣變、肝肺綜合征、肺血栓栓塞、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彌漫性泛細者支氣管炎(DPB)、肺癌的誤診及肺外表現等。
新技術、新療法
率先開展多項呼吸病診治新技術如難治性氣胸支氣管封堵治療、支氣管鏡下氣管支氣管支架置入、經支氣管鏡針吸活檢(TBNA)、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全肺灌洗治療肺泡蛋白沉著癥等。
1、肺血栓栓塞癥規范化診治
2、呼吸衰竭有創/無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
3、纖維支氣管鏡下介入治療。
4、全肺灌洗治療肺泡蛋白沉著癥和矽肺等彌漫性間質性肺疾病。
5、難治性氣胸綜合治療。
6、良惡性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與治療。
7、呼吸睡眠暫停與低通氣綜合征的診治。
8、呼吸疑難癥的診治
醫療設備
配有較齊全呼吸病診治先進儀器設備。主要包括:Olympus電子診斷與治療支氣管鏡、多臺國際品牌多功能有創及無創呼吸機、多功能監護儀、血氣分析儀、大型肺功能儀、睡眠呼吸多導監測等先進設備,完全能滿足臨床呼吸病的診治需求。
科研與教學
學科承擔南昌大學醫學院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和成人教學。同時作為呼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本科有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已培養碩士研究生近50人。為省內外培養了大批高級醫學人才。每年接收來自全省各醫院的進修醫師。
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肺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非心源性肺水腫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與臨床研究等。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科技廳、江西省教委及江西省衛生廳資助的課題研究數十項,發表論文近數百余篇。主編及參編數部專業著作。
病區管理
本科病區管理實行嚴格的三級醫生負責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作制度,包括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危險性醫療操作談話制度、醫患糾紛處理制度及其相應獎懲制度,對每一級醫生的要求做出了明文規定,確保醫療安全,充分體現一切以病人利益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服務宗旨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使每一位患者“心平氣和,及早康復”。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分為骨一科和骨二科。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是江西省骨科界(西醫)成立最早的骨科專科之一。并為骨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南昌大學醫學院骨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所在單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一科是我省骨科界成立最早的骨科專科之一,專業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承擔著醫院醫療、教學、科研任務,并承擔著南昌大學骨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南昌大學骨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所在單位。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科發展為以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外科及骨腫瘤外科為特色的綜合骨科,是江西省內領先學科。我科現有固定床位50張,其中優質病床為14張,搶救病床2張,床位使用率常年在120℅,擁有法國challgen雙能骨密測量儀、C-臂機、創傷治療儀等先進設備臨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一科擁有一支兼臨床、教學、科研三者于一體的醫療隊伍,現有醫護人員22人。其中醫生8人,護士14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博士1人,碩士5人,學士3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二科創建于1956年,為江西省第一家以獨立從事骨科疾病診療的科室,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劉孔芝等老一輩骨科專家的辛勤發展下,科室日益成長。現在已成為涵蓋脊柱、關節、創傷、運動醫學、骨腫瘤等多個亞專業的臨床科室。科室曾先后多次承擔多項省、廳級課題,每年均有全國核心及省級期刊論文發表。骨二科現有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2人。
科室特色
創傷骨科:擅長于四肢嚴重創傷、骨盆骨折、骨不連伴大段骨缺損、截骨矯形等創傷骨科難題的診治,廣泛開展使用MIPPO微創技術治療四肢骨折。
關節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的單位之一。主要致力于關節置換和關節鏡外科兩大領域。開展DDH和嚴重骨關節炎的關節置換和髖、膝關節翻修手術。獨立關節鏡下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修復。
脊柱外科:涵蓋所有脊柱疾患的診治。現常規開展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創傷、畸形、腫瘤等手術。特別在脊柱結核、寰樞關節不穩、創傷性頸椎脫位、腰骶部巨大腫瘤切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為適應疾病種類變化及各級下屬醫院的診治水平的提高,我科積極開展對脊柱退行性變和損傷、各種關節疾病及骨腫瘤疾病的治療與研究。現已取得良好的成績。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分為骨一科和骨二科。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是江西省骨科界(西醫)成立最早的骨科專科之一。并為骨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南昌大學醫學院骨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所在單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一科是我省骨科界成立最早的骨科專科之一,專業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承擔著醫院醫療、教學、科研任務,并承擔著南昌大學骨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南昌大學骨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所在單位。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科發展為以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外科及骨腫瘤外科為特色的綜合骨科,是江西省內領先學科。我科現有固定床位50張,其中優質病床為14張,搶救病床2張,床位使用率常年在120℅,擁有法國challgen雙能骨密測量儀、C-臂機、創傷治療儀等先進設備臨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一科擁有一支兼臨床、教學、科研三者于一體的醫療隊伍,現有醫護人員22人。其中醫生8人,護士14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博士1人,碩士5人,學士3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二科創建于1956年,為江西省第一家以獨立從事骨科疾病診療的科室,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劉孔芝等老一輩骨科專家的辛勤發展下,科室日益成長。現在已成為涵蓋脊柱、關節、創傷、運動醫學、骨腫瘤等多個亞專業的臨床科室。科室曾先后多次承擔多項省、廳級課題,每年均有全國核心及省級期刊論文發表。骨二科現有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2人。
科室特色
創傷骨科:擅長于四肢嚴重創傷、骨盆骨折、骨不連伴大段骨缺損、截骨矯形等創傷骨科難題的診治,廣泛開展使用MIPPO微創技術治療四肢骨折。
關節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的單位之一。主要致力于關節置換和關節鏡外科兩大領域。開展DDH和嚴重骨關節炎的關節置換和髖、膝關節翻修手術。獨立關節鏡下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修復。
脊柱外科:涵蓋所有脊柱疾患的診治。現常規開展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創傷、畸形、腫瘤等手術。特別在脊柱結核、寰樞關節不穩、創傷性頸椎脫位、腰骶部巨大腫瘤切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為適應疾病種類變化及各級下屬醫院的診治水平的提高,我科積極開展對脊柱退行性變和損傷、各種關節疾病及骨腫瘤疾病的治療與研究。現已取得良好的成績。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前身江西高等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成立時即有大五官科,耳鼻咽喉科工作由周大同教授負責。1952年耳鼻咽喉獨立建科,是我省最早的耳鼻咽喉科,首任科主任由鄧澤材三級教授擔任。以后羅碧濤教授、胡吉如教授、徐中生教授、夏華教授、羅英教授、劉月輝教授先后擔任科主任,甘長云、黃偉坤、張志超等一批優秀耳鼻咽喉科醫師先后在本科工作。2005年經江西省衛生廳批準,耳鼻咽喉科更名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治的疾病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50余年的滄桑發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始終是一個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集體,醫療技術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省內外知名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省耳鼻咽喉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54年,在鄧澤材三級教授倡導下,成立了江西省耳鼻咽喉學會,并任主任委員,同時為全國第一、二屆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 。1986年獲江西省首批碩士學位授以單位。
目前學科是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較為合理,醫、教、研總體實力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并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發展中的學科。
(一)科室規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現有主任醫師、教授6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4名,主治醫師3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生導師1名,技術力量雄厚。有江西省百千萬工程人才、江西省首屆青年科學家、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人才培養對象、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等優秀人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規模為總床位36張,床位使用率達160%,床位周轉率平均為5天,平均住院日為6天。年收治病人3700余人次,年門診量45000余人次,年急診量3000余人次。到新大樓后,科室床位擴大到80-100張,必推動科室的醫療、教學、科研上一個新臺階。
(二)科室設備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丹麥產電測聽儀、聲阻抗儀、和耳聲發射儀;美國產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和多頻穩態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儀;面神經測試儀;多臺德國產WOLF、image one STOZ鼻內窺鏡及美國產鼻切割器;日本產Olympus電子喉鏡和纖維喉鏡;德國產S7型、NC-4型ZEISS耳用顯微鏡、多臺進口耳顯電鉆和數量充足的進口耳顯微器械;科醫人CO2激光器;多臺耳鼻咽喉科專用診療臺等,是目前我省設備最好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為科室醫療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三)科室技術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早在五十年代就在全省率先為一例氣管切開術后喉-氣管狹窄的病人行喉-氣管成形術;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術、上頜骨切除加眶內容挖除術、全喉切除術、鐙骨撼動術及人工鐙骨安裝術、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術、經乳突行腦膿腫穿刺引流術、頸淋巴清掃術、氣管內塑料筆冒電焊取除術,其中針刺麻醉下耳鼻咽喉部手術曾在1959年獲得衛生部科技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又開展了顳骨次全切除術、面神經減壓術、甲狀軟骨成形術、面中線翻轉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特別在喉切除術后發音重建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先后行過Arslan 手術、改良的Staffieri術、仿Tucker術、粘膜管隧道發音管法、保留甲狀軟骨的喉成形術等;九十年代又在省內率先為全喉切除的患者安裝Blom-Singer發音管。進入21世紀,在院黨政領導下,完成一系列填補省內空白手術,并在本學科的各三級學科取得較好發展。
1.耳科與耳神經外科
在發揮耳科傳統優勢的前提下,以提高鼓室成形術的療效、人工聽覺技術及耳神經外科為方向,相繼開展了人工聽骨植入術、重度畸形的內耳開窗術、鐙骨足板切除、鐙骨小窗技術和鐙骨拔高術;聽神經瘤切除術(經迷路和迷路后進路);巖尖膽脂瘤切除術;各種進路的顱內外面神經全程減壓術;中耳癌顳骨次全切除術;頸靜脈球瘤切除術(耳前、耳后、顳下窩進路);感染術腔的鼓室成型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術及一期完成耳廓再造與中耳聽骨鏈重建術;腦脊液耳漏修補術等;在全省首先開展了人工耳蝸植入術,并建立了我省唯一的“人工耳蝸植入中心”。
2.臨床聽力學與眩暈診治
擁有全套的系列聽力檢查和聽覺生理檢查設備,如:Madsen公司 OB922純音測聽儀(具備聲場測聽及言語測聽、行為測聽);Madsen公司 ZO901中耳分析儀;Madsen公司CAPELLA診斷型耳聲發射儀;西門子純音測聽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EP診斷型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40Hz相關電位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ASSR聽覺穩態誘發電位儀; 各種工耳蝸調試儀及助聽器程序編程儀等。開展聲場言語測聽,各種人工耳蝸調機,言語培訓指導等系列工作。擁有目前我省唯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及康復設備 ,開展眩暈功能檢側;良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及眩暈康復治療。
3.鼻科與前顱底外科
以鼻內窺鏡規范化治療、鼻內窺鏡手術延伸技術,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為方向,在省內首先開展經鼻內窺鏡鼻腔腫瘤切除術、視神經減壓術、鼻腔淚囊開放術、腦垂體切除術、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翼腭窩顳下窩腫瘤切除、前顱底腫瘤(如斜坡瘤、脊索瘤)切除術和腦脊液鼻漏修補術等。開展面部正中翻揭開及上頜骨外旋切除側顱底腫瘤,在省內首先開展國際標準化過敏原檢測和及脫敏治療的臨床應用,使本學科變態反應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4.咽喉及頭頸外科
在繼承前輩手術基礎上,開拓創新,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下咽頸段食道切除胸段食道剝脫胃代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切除及功能重建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鎳鈦記憶合金支架行喉氣管和食管成形術;頸動脈體瘤切除術,H—UPPP治療鼾癥。
(四)科研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題5項,省衛生廳重點項目5項,學術帶頭人計劃1項,省教育廳、衛生廳一般項目21項,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題 1項的科研工作。形成以生物材料、鎳鈦支架在喉氣管手術中應用、鼻黏膜輻射性損傷與防護、變應性鼻炎發病機理、難治性鼻-鼻竇炎發病機理、人工聽覺為研究方向的系列研究。《1500例頸部非甲狀腺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資料分析》獲中華醫學會首屆全國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學術論文叁等獎,《鼻內窺鏡手術及其延伸》獲江西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成果叁等獎,《電子耳蝸植入治療雙側重度神經性耳聾》、《肌皮瓣與鎳鈦合金網結合再造頸段氣管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垂直側前位喉部分切除雙蒂帶狀肌軟骨膜瓣修補術》分獲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mp3作為耳鳴掩蔽器治耳鳴的臨床應用》獲萍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篇。是《現代手術并發癥學》耳鼻咽喉科主編之一。有《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聽力與言語疾病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耳科雜志》《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分冊》等本學科主要雜志編委。
(四) 教學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完成南昌大學本科、成教、碩士、博士的教學工作,為江西省衛生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全體醫務人員盡全力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患者服務,同時非常歡迎廣大學子來我科學習與工作,共同為江西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專病門診
甲狀腺及咽喉頭頸腫瘤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甲狀腺腫瘤分良、惡性二種,良性腫瘤可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性甲狀腺癌,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生于年青人,女性多于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后,生存期長愈后佳,應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另有15%為未分化癌,多發生于年齡較老病人。咽喉腫瘤一般多見于50至70歲的男性人群,但近年來,40多歲男性的發病率和女性的發病率都明顯上升,咽喉腫瘤可防可治,早期治療很關鍵,可提高生存率及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咽喉腫瘤的始發癥狀是聲音嘶啞,有的是咽喉部疼痛有異物感,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并超過三周,并有咳嗽、痰血、吞咽困難伴疼痛、呼吸不暢等癥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而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檢查。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方面技術力量雄厚,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及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全喉切除加發音重建術、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食道剝脫胃代食道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部分切除加功能重建術及CO2激光喉下咽腫瘤切除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過敏性鼻炎專病門診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頭頸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表現為鼻癢、陣發性發作噴嚏、大量清水樣鼻涕和鼻塞,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變應性鼻炎的發病率占全部人口的15%-40%,我國患病人數近一億人。變應性鼻炎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明顯影響,特別是在睡眠、記憶和情緒方面。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嗅覺喪失、分泌性中耳炎等。更重要的是,由變應性鼻炎發展為哮喘的危險性為正常人的三倍,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變應性鼻炎的最佳治療方案是:患者教育、避免接觸過敏原、癥狀控制(藥物治療)以及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塵螨、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一般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對癥藥物能控制癥狀,但需長期使用,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唯一可改變過敏患者免疫機制的對因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法,是現今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早期進行脫敏治療能明顯減輕甚至完全緩解患者的過敏癥狀,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擺脫對癥用藥,療效在脫敏治療結束后仍能長期持續。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分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兩種。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專科化鼻科專家梯隊、國際標準化過敏原點刺診斷系統、定量過敏原檢測系統等。目前開展的項目有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膚點刺實驗、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檢測、血清總IgG及特異性IgG檢測、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下注射脫敏治療、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等。能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最適宜的治療。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創建于1969年,距今已經有34年的歷史。回顧所走過的歷程,我們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簡單的一般治療到現代化的綜合治療的發展歷程。現有病床85張,已經具備了包括放射治療、介入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的相當的醫療水平,能夠診治各種常見的良、惡性腫瘤及腫瘤病人中的疑難病例,尤其是對于肝癌的治療,更是我科的一項拳頭產品,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影響。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現共有醫務人員計41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8人、中級職稱15人、工程師1名,技術員1名。在醫療技術上具備了相當的實力。1995年來,我科在省級以上醫學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共計151篇,其中國家級或核心期刊發表20篇;在各級學術會議上交流的論文95余篇;編撰醫學專著2部;參與編寫醫學著作1部;主持或參與省廳以上的科研課題10余項。
新技術的開展
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科教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在完成日常醫療任務的前提下,全面開展了醫療新技術的運用。
(一)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學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門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學相結合的新興邊沿學科。由于其近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對許多以往臨床上認為不治或難治之癥,介入治療均開辟了新的有效治療途徑,被謂之為與內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診療技術。我科對于介入治療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現開展的項目有:
1.肝癌的超選擇介入化療栓塞;
2.肝癌門靜脈置管化療;
3.三介入療法治療中晚期肝癌;
4.(食道、膽道等)管腔擴張和內支架成形術;
5.良性腫瘤的介入治療;
6.其他疾病的介入治療。
(二)放射治療: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科的放療設施正處于新老交替的過渡時期,但是我科的醫務人員不等不靠,因陋就簡,想盡一切辦法,還是進行了一些放療新技術的探索,
已開展的有:
1.早期乳癌的保乳手術+放射治療;
2.肝癌介入化療栓塞后的放射治療。
(三)護理工作的革新:在醫院護理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我科全體護理人員克服了病房條件差等客觀不利因素,開展了視病人為親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的親情護理,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評;為了減少病人輸液時的穿剌次數,在治療中采用了PICC靜脈置管技術,減輕病人的痛苦。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科創建于1946年,是江西省最早開展牙病防治科室。1954年臨床業務擴大成立口腔科,并建立病房有床位5張,2010年現有床位20張,是醫療、教學、科研并重學科。當時的師資主要來自華西醫學院、北京醫學院、上海第二醫學院,在省內的許多知名教授都曾在我科工作過,為我科建設發展作出貢獻。1959年在省內首先開展了下頜骨切除的即刻修復,1981年首先開展了血管化髂骨修復下頜骨,從90年代以來開展了帶蒂皮瓣及血管化游離皮瓣顯微外科的重建修復,在省內處于領先和先進水平。教學上,從1955年就承擔江西醫學院本科的教學。經過60多年的發展,醫療、教學、科研都有了長足進步,歷年開展的新技術填補省內空白二十余項。目前是省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分類齊全的口腔科。我科是江西省口腔醫學會副會長掛靠單位,現有三人分別擔任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其中一人擔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本著醫,教,研齊頭并進的科室發展方向,在緊張的臨床工作外,還承擔省科委、衛生廳、醫學院課題多項;并承擔南昌大學醫學院臨床二系《口腔科學》的教學任務以及口腔系的部分教學工作;是全國教育部“211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我科注重引進、消化國內外最新的診療方法,治療技術與國際接軌,本著一切為病人服務的宗旨,不斷的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時俱進。歡迎廣大病友來我院就診!
人員分布
科室現有醫護人員15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5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護士2人。其中碩士3人,并有多人分別赴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進修或進行合作研究。
本科室特色診療
科室注重引進、消化國內外最新的診療方法,治療技術與國際接軌。現有5個特色專業治療方向:
頜面部頸部良惡性腫瘤的手術及立即整復;
頜面部外傷功能性整復;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osahs,即鼾癥)的手術治療;
牙周病的綜合序列治療;無痛法治療牙體牙髓病;
種植義齒修復、鈦合金鑄造及各類精密附著體的制作。
本科室常見疾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科診治范圍包括口腔、頜面及頸部疾病。
口腔內科:主治牙體、牙周以及口腔粘膜的疾病,如齲病、牙髓病、牙根疾病、牙齒發育不良、牙周炎、口腔粘膜病。
口腔頜面外科:主治口腔頜面部的炎癥、外傷、腫瘤、畸形、神經疾患、顳頜關節疾病、涎腺疾病等。如拔牙、種植牙、牙槽外科、唇裂、腭裂修復和頜面畸形矯治、頜面部骨折、頜面頸良惡性腫瘤、血管瘤及面部整形等治療。
口腔修復正畸科:主治牙列缺損、牙列缺失,殘根殘冠的保存治療,前牙美容修復,牙齒嚴重磨耗的咬合重建,頜面部缺損修復。多系列固定矯治器、活動矯治器矯正青少年牙列不齊或牙頜畸形。
設備簡介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科有高檔進口牙科綜合治療椅10張,進口一人一機消毒系統,全景數碼成像X線機、牙科X片機、口腔種植機等先進的設備。醫院有先進的CT頜骨三維重建,MRI及DSA等,對口腔疾病診斷極有幫助。
教學園地
??
教學團隊:我科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
??
教學內容條件:承擔南昌大學醫學院臨床二系《口腔科學》的教學任務以及口腔系的部分教學工作;是南昌大學口腔醫學碩士點之一,先后培養碩士研究生10余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科分別設置了口腔內科,口腔頜面外科,種植牙,牙周病和特診診治室,門診治療臺為12臺。病房擁有床位20張 開展口腔癌綜合序列治療的臨床研究和腫瘤術后缺損立即修復重建 牙頜面畸形的功能和外形重建,臨床作為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的聯誼學科,與上海市醫學研究所口腔頜面外科研究室下屬口腔頜面外科腫瘤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口腔頜面外科實驗外科實驗室 口腔頜面外科語音病理實驗室、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涎腺生物分子研究室等多個研究室有著豐富的學習交流。
科研工作
??
科研課題:承擔省科委課題3項、衛生廳課題16項、教育廳課題1項、醫學院課題1項。院級課題3項。
??
發表論文:歷年發表論文150余篇,參與編寫論著3本。
??
所獲獎項:“中西醫結合促進下頜骨骨折愈合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得省衛生廳科技創新三等獎;“復合胚胎骨在口腔修復方面臨床應用”獲得院級科技創新一等獎;“上頜骨改良擴大根治術” 獲得院級科技創新三等獎。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前身江西高等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成立時即有大五官科,耳鼻咽喉科工作由周大同教授負責。1952年耳鼻咽喉獨立建科,是我省最早的耳鼻咽喉科,首任科主任由鄧澤材三級教授擔任。以后羅碧濤教授、胡吉如教授、徐中生教授、夏華教授、羅英教授、劉月輝教授先后擔任科主任,甘長云、黃偉坤、張志超等一批優秀耳鼻咽喉科醫師先后在本科工作。2005年經江西省衛生廳批準,耳鼻咽喉科更名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治的疾病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50余年的滄桑發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始終是一個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集體,醫療技術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省內外知名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省耳鼻咽喉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54年,在鄧澤材三級教授倡導下,成立了江西省耳鼻咽喉學會,并任主任委員,同時為全國第一、二屆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 。1986年獲江西省首批碩士學位授以單位。
目前學科是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較為合理,醫、教、研總體實力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并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發展中的學科。
(一)科室規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現有主任醫師、教授6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4名,主治醫師3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生導師1名,技術力量雄厚。有江西省百千萬工程人才、江西省首屆青年科學家、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人才培養對象、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等優秀人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規模為總床位36張,床位使用率達160%,床位周轉率平均為5天,平均住院日為6天。年收治病人3700余人次,年門診量45000余人次,年急診量3000余人次。到新大樓后,科室床位擴大到80-100張,必推動科室的醫療、教學、科研上一個新臺階。
(二)科室設備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丹麥產電測聽儀、聲阻抗儀、和耳聲發射儀;美國產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和多頻穩態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儀;面神經測試儀;多臺德國產WOLF、image one STOZ鼻內窺鏡及美國產鼻切割器;日本產Olympus電子喉鏡和纖維喉鏡;德國產S7型、NC-4型ZEISS耳用顯微鏡、多臺進口耳顯電鉆和數量充足的進口耳顯微器械;科醫人CO2激光器;多臺耳鼻咽喉科專用診療臺等,是目前我省設備最好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為科室醫療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三)科室技術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早在五十年代就在全省率先為一例氣管切開術后喉-氣管狹窄的病人行喉-氣管成形術;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術、上頜骨切除加眶內容挖除術、全喉切除術、鐙骨撼動術及人工鐙骨安裝術、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術、經乳突行腦膿腫穿刺引流術、頸淋巴清掃術、氣管內塑料筆冒電焊取除術,其中針刺麻醉下耳鼻咽喉部手術曾在1959年獲得衛生部科技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又開展了顳骨次全切除術、面神經減壓術、甲狀軟骨成形術、面中線翻轉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特別在喉切除術后發音重建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先后行過Arslan 手術、改良的Staffieri術、仿Tucker術、粘膜管隧道發音管法、保留甲狀軟骨的喉成形術等;九十年代又在省內率先為全喉切除的患者安裝Blom-Singer發音管。進入21世紀,在院黨政領導下,完成一系列填補省內空白手術,并在本學科的各三級學科取得較好發展。
1.耳科與耳神經外科
在發揮耳科傳統優勢的前提下,以提高鼓室成形術的療效、人工聽覺技術及耳神經外科為方向,相繼開展了人工聽骨植入術、重度畸形的內耳開窗術、鐙骨足板切除、鐙骨小窗技術和鐙骨拔高術;聽神經瘤切除術(經迷路和迷路后進路);巖尖膽脂瘤切除術;各種進路的顱內外面神經全程減壓術;中耳癌顳骨次全切除術;頸靜脈球瘤切除術(耳前、耳后、顳下窩進路);感染術腔的鼓室成型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術及一期完成耳廓再造與中耳聽骨鏈重建術;腦脊液耳漏修補術等;在全省首先開展了人工耳蝸植入術,并建立了我省唯一的“人工耳蝸植入中心”。
2.臨床聽力學與眩暈診治
擁有全套的系列聽力檢查和聽覺生理檢查設備,如:Madsen公司 OB922純音測聽儀(具備聲場測聽及言語測聽、行為測聽);Madsen公司 ZO901中耳分析儀;Madsen公司CAPELLA診斷型耳聲發射儀;西門子純音測聽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EP診斷型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40Hz相關電位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ASSR聽覺穩態誘發電位儀; 各種工耳蝸調試儀及助聽器程序編程儀等。開展聲場言語測聽,各種人工耳蝸調機,言語培訓指導等系列工作。擁有目前我省唯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及康復設備 ,開展眩暈功能檢側;良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及眩暈康復治療。
3.鼻科與前顱底外科
以鼻內窺鏡規范化治療、鼻內窺鏡手術延伸技術,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為方向,在省內首先開展經鼻內窺鏡鼻腔腫瘤切除術、視神經減壓術、鼻腔淚囊開放術、腦垂體切除術、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翼腭窩顳下窩腫瘤切除、前顱底腫瘤(如斜坡瘤、脊索瘤)切除術和腦脊液鼻漏修補術等。開展面部正中翻揭開及上頜骨外旋切除側顱底腫瘤,在省內首先開展國際標準化過敏原檢測和及脫敏治療的臨床應用,使本學科變態反應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4.咽喉及頭頸外科
在繼承前輩手術基礎上,開拓創新,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下咽頸段食道切除胸段食道剝脫胃代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切除及功能重建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鎳鈦記憶合金支架行喉氣管和食管成形術;頸動脈體瘤切除術,H—UPPP治療鼾癥。
(四)科研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題5項,省衛生廳重點項目5項,學術帶頭人計劃1項,省教育廳、衛生廳一般項目21項,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題 1項的科研工作。形成以生物材料、鎳鈦支架在喉氣管手術中應用、鼻黏膜輻射性損傷與防護、變應性鼻炎發病機理、難治性鼻-鼻竇炎發病機理、人工聽覺為研究方向的系列研究。《1500例頸部非甲狀腺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資料分析》獲中華醫學會首屆全國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學術論文叁等獎,《鼻內窺鏡手術及其延伸》獲江西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成果叁等獎,《電子耳蝸植入治療雙側重度神經性耳聾》、《肌皮瓣與鎳鈦合金網結合再造頸段氣管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垂直側前位喉部分切除雙蒂帶狀肌軟骨膜瓣修補術》分獲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mp3作為耳鳴掩蔽器治耳鳴的臨床應用》獲萍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篇。是《現代手術并發癥學》耳鼻咽喉科主編之一。有《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聽力與言語疾病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耳科雜志》《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分冊》等本學科主要雜志編委。
(四) 教學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完成南昌大學本科、成教、碩士、博士的教學工作,為江西省衛生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全體醫務人員盡全力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患者服務,同時非常歡迎廣大學子來我科學習與工作,共同為江西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專病門診
甲狀腺及咽喉頭頸腫瘤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甲狀腺腫瘤分良、惡性二種,良性腫瘤可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性甲狀腺癌,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生于年青人,女性多于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后,生存期長愈后佳,應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另有15%為未分化癌,多發生于年齡較老病人。咽喉腫瘤一般多見于50至70歲的男性人群,但近年來,40多歲男性的發病率和女性的發病率都明顯上升,咽喉腫瘤可防可治,早期治療很關鍵,可提高生存率及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咽喉腫瘤的始發癥狀是聲音嘶啞,有的是咽喉部疼痛有異物感,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并超過三周,并有咳嗽、痰血、吞咽困難伴疼痛、呼吸不暢等癥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而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檢查。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方面技術力量雄厚,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及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全喉切除加發音重建術、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食道剝脫胃代食道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部分切除加功能重建術及CO2激光喉下咽腫瘤切除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過敏性鼻炎專病門診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頭頸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表現為鼻癢、陣發性發作噴嚏、大量清水樣鼻涕和鼻塞,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變應性鼻炎的發病率占全部人口的15%-40%,我國患病人數近一億人。變應性鼻炎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明顯影響,特別是在睡眠、記憶和情緒方面。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嗅覺喪失、分泌性中耳炎等。更重要的是,由變應性鼻炎發展為哮喘的危險性為正常人的三倍,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變應性鼻炎的最佳治療方案是:患者教育、避免接觸過敏原、癥狀控制(藥物治療)以及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塵螨、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一般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對癥藥物能控制癥狀,但需長期使用,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唯一可改變過敏患者免疫機制的對因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法,是現今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早期進行脫敏治療能明顯減輕甚至完全緩解患者的過敏癥狀,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擺脫對癥用藥,療效在脫敏治療結束后仍能長期持續。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分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兩種。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專科化鼻科專家梯隊、國際標準化過敏原點刺診斷系統、定量過敏原檢測系統等。目前開展的項目有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膚點刺實驗、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檢測、血清總IgG及特異性IgG檢測、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下注射脫敏治療、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等。能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最適宜的治療。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始創于1927年,距今已經有80年的歷史,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我科皮膚性病的診斷及治療水平處于省內領先水平,是江西省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已多次成功舉辦江西省皮膚性病年會。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現有醫師9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碩導1人,博士1人,碩士2人。科室多位成員在國家及省內學術團體任職,在國內及省內皮膚科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
科室占地面積約 平方米,床位8張,擁有專門的實驗室及皮膚性病治療室。常年開設皮膚性病專科門診和專家門診,診治來自省內、外各地的各種皮膚病及性病患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擁有一支團結奮進的醫療隊伍,他們對臨床診療工作常抓不懈,科內學術氛圍濃厚,堅持每周疑難病例討論,逐漸形成了自身的診療特色,具備了高超的醫療技術。與此同時他們也具備高尚的醫療道德水平,能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科室在治療濕疹、銀屑病、白癜風、脫發、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皮膚真菌病、大皰性皮膚病、皮膚血管炎、性傳播疾病等疑難皮膚病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眾多患者解決了病痛,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我科擁有性病專門治療室和普通皮膚病治療室各一個,開展了瘢痕疙瘩的局部注射治療、軟疣夾除術、各種皮膚贅生物去除、白癜風、脫發等治療,尖銳濕疣電灼和高頻電刀切除術等性病的治療。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還承擔了南昌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皮膚性病學的教學工作。全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為人師表,遵循醫學科學規律,講究方式方法,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將自己的經驗知識、操作技能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及進修人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分為骨一科和骨二科。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是江西省骨科界(西醫)成立最早的骨科專科之一。并為骨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南昌大學醫學院骨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所在單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一科是我省骨科界成立最早的骨科專科之一,專業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承擔著醫院醫療、教學、科研任務,并承擔著南昌大學骨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南昌大學骨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所在單位。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科發展為以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外科及骨腫瘤外科為特色的綜合骨科,是江西省內領先學科。我科現有固定床位50張,其中優質病床為14張,搶救病床2張,床位使用率常年在120℅,擁有法國challgen雙能骨密測量儀、C-臂機、創傷治療儀等先進設備臨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一科擁有一支兼臨床、教學、科研三者于一體的醫療隊伍,現有醫護人員22人。其中醫生8人,護士14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博士1人,碩士5人,學士3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二科創建于1956年,為江西省第一家以獨立從事骨科疾病診療的科室,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劉孔芝等老一輩骨科專家的辛勤發展下,科室日益成長。現在已成為涵蓋脊柱、關節、創傷、運動醫學、骨腫瘤等多個亞專業的臨床科室。科室曾先后多次承擔多項省、廳級課題,每年均有全國核心及省級期刊論文發表。骨二科現有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2人。
科室特色
創傷骨科:擅長于四肢嚴重創傷、骨盆骨折、骨不連伴大段骨缺損、截骨矯形等創傷骨科難題的診治,廣泛開展使用MIPPO微創技術治療四肢骨折。
關節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的單位之一。主要致力于關節置換和關節鏡外科兩大領域。開展DDH和嚴重骨關節炎的關節置換和髖、膝關節翻修手術。獨立關節鏡下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修復。
脊柱外科:涵蓋所有脊柱疾患的診治。現常規開展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創傷、畸形、腫瘤等手術。特別在脊柱結核、寰樞關節不穩、創傷性頸椎脫位、腰骶部巨大腫瘤切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為適應疾病種類變化及各級下屬醫院的診治水平的提高,我科積極開展對脊柱退行性變和損傷、各種關節疾病及骨腫瘤疾病的治療與研究。現已取得良好的成績。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創建于1969年,距今已經有34年的歷史。回顧所走過的歷程,我們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簡單的一般治療到現代化的綜合治療的發展歷程。現有病床85張,已經具備了包括放射治療、介入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的相當的醫療水平,能夠診治各種常見的良、惡性腫瘤及腫瘤病人中的疑難病例,尤其是對于肝癌的治療,更是我科的一項拳頭產品,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影響。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現共有醫務人員計41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8人、中級職稱15人、工程師1名,技術員1名。在醫療技術上具備了相當的實力。1995年來,我科在省級以上醫學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共計151篇,其中國家級或核心期刊發表20篇;在各級學術會議上交流的論文95余篇;編撰醫學專著2部;參與編寫醫學著作1部;主持或參與省廳以上的科研課題10余項。
新技術的開展
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科教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在完成日常醫療任務的前提下,全面開展了醫療新技術的運用。
(一)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學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門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學相結合的新興邊沿學科。由于其近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對許多以往臨床上認為不治或難治之癥,介入治療均開辟了新的有效治療途徑,被謂之為與內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診療技術。我科對于介入治療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現開展的項目有:
1.肝癌的超選擇介入化療栓塞;
2.肝癌門靜脈置管化療;
3.三介入療法治療中晚期肝癌;
4.(食道、膽道等)管腔擴張和內支架成形術;
5.良性腫瘤的介入治療;
6.其他疾病的介入治療。
(二)放射治療: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科的放療設施正處于新老交替的過渡時期,但是我科的醫務人員不等不靠,因陋就簡,想盡一切辦法,還是進行了一些放療新技術的探索,
已開展的有:
1.早期乳癌的保乳手術+放射治療;
2.肝癌介入化療栓塞后的放射治療。
(三)護理工作的革新:在醫院護理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我科全體護理人員克服了病房條件差等客觀不利因素,開展了視病人為親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的親情護理,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評;為了減少病人輸液時的穿剌次數,在治療中采用了PICC靜脈置管技術,減輕病人的痛苦。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創建于1969年,距今已經有34年的歷史。回顧所走過的歷程,我們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簡單的一般治療到現代化的綜合治療的發展歷程。現有病床85張,已經具備了包括放射治療、介入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的相當的醫療水平,能夠診治各種常見的良、惡性腫瘤及腫瘤病人中的疑難病例,尤其是對于肝癌的治療,更是我科的一項拳頭產品,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影響。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現共有醫務人員計41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8人、中級職稱15人、工程師1名,技術員1名。在醫療技術上具備了相當的實力。1995年來,我科在省級以上醫學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共計151篇,其中國家級或核心期刊發表20篇;在各級學術會議上交流的論文95余篇;編撰醫學專著2部;參與編寫醫學著作1部;主持或參與省廳以上的科研課題10余項。
新技術的開展
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科教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在完成日常醫療任務的前提下,全面開展了醫療新技術的運用。
(一)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學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門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學相結合的新興邊沿學科。由于其近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對許多以往臨床上認為不治或難治之癥,介入治療均開辟了新的有效治療途徑,被謂之為與內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診療技術。我科對于介入治療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現開展的項目有:
1.肝癌的超選擇介入化療栓塞;
2.肝癌門靜脈置管化療;
3.三介入療法治療中晚期肝癌;
4.(食道、膽道等)管腔擴張和內支架成形術;
5.良性腫瘤的介入治療;
6.其他疾病的介入治療。
(二)放射治療: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科的放療設施正處于新老交替的過渡時期,但是我科的醫務人員不等不靠,因陋就簡,想盡一切辦法,還是進行了一些放療新技術的探索,
已開展的有:
1.早期乳癌的保乳手術+放射治療;
2.肝癌介入化療栓塞后的放射治療。
(三)護理工作的革新:在醫院護理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我科全體護理人員克服了病房條件差等客觀不利因素,開展了視病人為親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的親情護理,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評;為了減少病人輸液時的穿剌次數,在治療中采用了PICC靜脈置管技術,減輕病人的痛苦。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前身江西高等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成立時即有大五官科,耳鼻咽喉科工作由周大同教授負責。1952年耳鼻咽喉獨立建科,是我省最早的耳鼻咽喉科,首任科主任由鄧澤材三級教授擔任。以后羅碧濤教授、胡吉如教授、徐中生教授、夏華教授、羅英教授、劉月輝教授先后擔任科主任,甘長云、黃偉坤、張志超等一批優秀耳鼻咽喉科醫師先后在本科工作。2005年經江西省衛生廳批準,耳鼻咽喉科更名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治的疾病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50余年的滄桑發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始終是一個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集體,醫療技術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省內外知名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省耳鼻咽喉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54年,在鄧澤材三級教授倡導下,成立了江西省耳鼻咽喉學會,并任主任委員,同時為全國第一、二屆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 。1986年獲江西省首批碩士學位授以單位。
目前學科是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較為合理,醫、教、研總體實力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并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發展中的學科。
(一)科室規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現有主任醫師、教授6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4名,主治醫師3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生導師1名,技術力量雄厚。有江西省百千萬工程人才、江西省首屆青年科學家、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西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人才培養對象、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等優秀人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規模為總床位36張,床位使用率達160%,床位周轉率平均為5天,平均住院日為6天。年收治病人3700余人次,年門診量45000余人次,年急診量3000余人次。到新大樓后,科室床位擴大到80-100張,必推動科室的醫療、教學、科研上一個新臺階。
(二)科室設備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丹麥產電測聽儀、聲阻抗儀、和耳聲發射儀;美國產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和多頻穩態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儀;面神經測試儀;多臺德國產WOLF、image one STOZ鼻內窺鏡及美國產鼻切割器;日本產Olympus電子喉鏡和纖維喉鏡;德國產S7型、NC-4型ZEISS耳用顯微鏡、多臺進口耳顯電鉆和數量充足的進口耳顯微器械;科醫人CO2激光器;多臺耳鼻咽喉科專用診療臺等,是目前我省設備最好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為科室醫療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三)科室技術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早在五十年代就在全省率先為一例氣管切開術后喉-氣管狹窄的病人行喉-氣管成形術;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術、上頜骨切除加眶內容挖除術、全喉切除術、鐙骨撼動術及人工鐙骨安裝術、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術、經乳突行腦膿腫穿刺引流術、頸淋巴清掃術、氣管內塑料筆冒電焊取除術,其中針刺麻醉下耳鼻咽喉部手術曾在1959年獲得衛生部科技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又開展了顳骨次全切除術、面神經減壓術、甲狀軟骨成形術、面中線翻轉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特別在喉切除術后發音重建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先后行過Arslan 手術、改良的Staffieri術、仿Tucker術、粘膜管隧道發音管法、保留甲狀軟骨的喉成形術等;九十年代又在省內率先為全喉切除的患者安裝Blom-Singer發音管。進入21世紀,在院黨政領導下,完成一系列填補省內空白手術,并在本學科的各三級學科取得較好發展。
1.耳科與耳神經外科
在發揮耳科傳統優勢的前提下,以提高鼓室成形術的療效、人工聽覺技術及耳神經外科為方向,相繼開展了人工聽骨植入術、重度畸形的內耳開窗術、鐙骨足板切除、鐙骨小窗技術和鐙骨拔高術;聽神經瘤切除術(經迷路和迷路后進路);巖尖膽脂瘤切除術;各種進路的顱內外面神經全程減壓術;中耳癌顳骨次全切除術;頸靜脈球瘤切除術(耳前、耳后、顳下窩進路);感染術腔的鼓室成型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術及一期完成耳廓再造與中耳聽骨鏈重建術;腦脊液耳漏修補術等;在全省首先開展了人工耳蝸植入術,并建立了我省唯一的“人工耳蝸植入中心”。
2.臨床聽力學與眩暈診治
擁有全套的系列聽力檢查和聽覺生理檢查設備,如:Madsen公司 OB922純音測聽儀(具備聲場測聽及言語測聽、行為測聽);Madsen公司 ZO901中耳分析儀;Madsen公司CAPELLA診斷型耳聲發射儀;西門子純音測聽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EP診斷型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儀、40Hz相關電位儀;美國智聽公司SMART—ASSR聽覺穩態誘發電位儀; 各種工耳蝸調試儀及助聽器程序編程儀等。開展聲場言語測聽,各種人工耳蝸調機,言語培訓指導等系列工作。擁有目前我省唯一法國產前庭功能檢測及康復設備 ,開展眩暈功能檢側;良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及眩暈康復治療。
3.鼻科與前顱底外科
以鼻內窺鏡規范化治療、鼻內窺鏡手術延伸技術,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為方向,在省內首先開展經鼻內窺鏡鼻腔腫瘤切除術、視神經減壓術、鼻腔淚囊開放術、腦垂體切除術、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翼腭窩顳下窩腫瘤切除、前顱底腫瘤(如斜坡瘤、脊索瘤)切除術和腦脊液鼻漏修補術等。開展面部正中翻揭開及上頜骨外旋切除側顱底腫瘤,在省內首先開展國際標準化過敏原檢測和及脫敏治療的臨床應用,使本學科變態反應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4.咽喉及頭頸外科
在繼承前輩手術基礎上,開拓創新,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下咽頸段食道切除胸段食道剝脫胃代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切除及功能重建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鎳鈦記憶合金支架行喉氣管和食管成形術;頸動脈體瘤切除術,H—UPPP治療鼾癥。
(四)科研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題5項,省衛生廳重點項目5項,學術帶頭人計劃1項,省教育廳、衛生廳一般項目21項,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題 1項的科研工作。形成以生物材料、鎳鈦支架在喉氣管手術中應用、鼻黏膜輻射性損傷與防護、變應性鼻炎發病機理、難治性鼻-鼻竇炎發病機理、人工聽覺為研究方向的系列研究。《1500例頸部非甲狀腺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資料分析》獲中華醫學會首屆全國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學術論文叁等獎,《鼻內窺鏡手術及其延伸》獲江西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成果叁等獎,《電子耳蝸植入治療雙側重度神經性耳聾》、《肌皮瓣與鎳鈦合金網結合再造頸段氣管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垂直側前位喉部分切除雙蒂帶狀肌軟骨膜瓣修補術》分獲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mp3作為耳鳴掩蔽器治耳鳴的臨床應用》獲萍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篇。是《現代手術并發癥學》耳鼻咽喉科主編之一。有《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聽力與言語疾病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耳科雜志》《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分冊》等本學科主要雜志編委。
(四) 教學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完成南昌大學本科、成教、碩士、博士的教學工作,為江西省衛生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全體醫務人員盡全力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患者服務,同時非常歡迎廣大學子來我科學習與工作,共同為江西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專病門診
甲狀腺及咽喉頭頸腫瘤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甲狀腺腫瘤分良、惡性二種,良性腫瘤可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性甲狀腺癌,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生于年青人,女性多于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后,生存期長愈后佳,應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另有15%為未分化癌,多發生于年齡較老病人。咽喉腫瘤一般多見于50至70歲的男性人群,但近年來,40多歲男性的發病率和女性的發病率都明顯上升,咽喉腫瘤可防可治,早期治療很關鍵,可提高生存率及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咽喉腫瘤的始發癥狀是聲音嘶啞,有的是咽喉部疼痛有異物感,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并超過三周,并有咳嗽、痰血、吞咽困難伴疼痛、呼吸不暢等癥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而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檢查。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甲狀腺、咽喉頭頸腫瘤外科方面技術力量雄厚,以保留喉功能的各種喉手術、激光喉手術為研究重點。先后開展了各種式術的甲狀腺手術及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全喉切除加發音重建術、各種術式的保留喉功能的喉部手術、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手術及食道剝脫胃代食道下咽術;特別是不做氣管切開的喉部分切除加功能重建術及CO2激光喉下咽腫瘤切除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過敏性鼻炎專病門診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頭頸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表現為鼻癢、陣發性發作噴嚏、大量清水樣鼻涕和鼻塞,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變應性鼻炎的發病率占全部人口的15%-40%,我國患病人數近一億人。變應性鼻炎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明顯影響,特別是在睡眠、記憶和情緒方面。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嗅覺喪失、分泌性中耳炎等。更重要的是,由變應性鼻炎發展為哮喘的危險性為正常人的三倍,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變應性鼻炎的最佳治療方案是:患者教育、避免接觸過敏原、癥狀控制(藥物治療)以及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塵螨、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一般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對癥藥物能控制癥狀,但需長期使用,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唯一可改變過敏患者免疫機制的對因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法,是現今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早期進行脫敏治療能明顯減輕甚至完全緩解患者的過敏癥狀,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擺脫對癥用藥,療效在脫敏治療結束后仍能長期持續。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分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兩種。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擁有專科化鼻科專家梯隊、國際標準化過敏原點刺診斷系統、定量過敏原檢測系統等。目前開展的項目有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膚點刺實驗、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檢測、血清總IgG及特異性IgG檢測、國際標準化變應原皮下注射脫敏治療、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等。能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最適宜的治療。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產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病理科始建于1961年,為綜合性病理診斷科室。1971年張文昌醫師率先在我省開展了術中快速冰凍切片診斷工作,為醫院外科的穩步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半個世紀以來,在醫院歷屆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經過科室幾代人的努力,科室已發展至相當的規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病理科現有主任醫師3人,其中1人為留日留美博士,兩人為碩士生導師;有副主任醫生2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3名。技師4名,其中主管技師2名;資料管理員1名。 科室在擁有實力雄厚的技術力量同時,也配備了質量優良的進口設備。確保了有利于診斷的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奠定了科室診斷水平在全省領先的地位的基礎。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始創于1927年,距今已經有80年的歷史,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我科皮膚性病的診斷及治療水平處于省內領先水平,是江西省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已多次成功舉辦江西省皮膚性病年會。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現有醫師9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碩導1人,博士1人,碩士2人。科室多位成員在國家及省內學術團體任職,在國內及省內皮膚科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
科室占地面積約 平方米,床位8張,擁有專門的實驗室及皮膚性病治療室。常年開設皮膚性病專科門診和專家門診,診治來自省內、外各地的各種皮膚病及性病患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擁有一支團結奮進的醫療隊伍,他們對臨床診療工作常抓不懈,科內學術氛圍濃厚,堅持每周疑難病例討論,逐漸形成了自身的診療特色,具備了高超的醫療技術。與此同時他們也具備高尚的醫療道德水平,能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科室在治療濕疹、銀屑病、白癜風、脫發、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皮膚真菌病、大皰性皮膚病、皮膚血管炎、性傳播疾病等疑難皮膚病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眾多患者解決了病痛,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我科擁有性病專門治療室和普通皮膚病治療室各一個,開展了瘢痕疙瘩的局部注射治療、軟疣夾除術、各種皮膚贅生物去除、白癜風、脫發等治療,尖銳濕疣電灼和高頻電刀切除術等性病的治療。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還承擔了南昌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皮膚性病學的教學工作。全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為人師表,遵循醫學科學規律,講究方式方法,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將自己的經驗知識、操作技能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及進修人員。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胸外科作為江西省心胸外科的發祥地,心胸外科普胸病區現擁有床位60張及6個ICU單元,現有主任醫師、教授4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名,醫學博士1名,醫學碩士7名。普胸病區已經發展形成胸腔鏡微創治療、難治性胸部腫瘤擴大根治術、胸外科術后并發癥治療、胸部腫瘤規范化治療和重癥胸部創傷治療等5大特色,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胸腔鏡微創肺癌/食管癌根治術、胸腔鏡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胸腔鏡治療手汗癥等手術。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胸外科目前是江西省培養心胸外科專業人才的中心,是江西省第一批獲得外科學(心胸外)博/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現擁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4名,先后培養心胸外科專業博士生3名,碩士生30余名,培訓省內外心胸外科專科醫生100余人,為省內各級相關醫院的心胸外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科室人員在各級科學技術協會擔任有:江西省心胸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1名,中華心胸血管外科學會全國青年委員1名、中國醫師協會胸外分會委員1名、江西省心胸外科學委員1名、江西省抗癌協會理事1名,江西省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胸外科在科研方面成績顯著,先后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專項1項在內的各級科研課題30余項。獲得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各類獎項5項、成果鑒定10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3部,產生廣泛良好的社會影響。
科室醫療特色
普胸外科已經發展形成胸腔鏡微創治療、難治性胸部腫瘤擴大根治術、胸外科術后并發癥治療、胸部腫瘤規范化治療和重癥胸部創傷外科治療等五大特色。
1、胸腔鏡微創治療:電視胸腔鏡微創治療項目是普通胸外科的特色,我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胸腔鏡微創早期肺癌根治術、胸腔鏡微創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胸腔鏡下食管手術、胸腔鏡肺減容術、微創漏斗胸矯治術等較高水平的胸腔鏡手術。胸腔鏡治療氣胸、胸腔鏡肺部腫物切除、胸腔鏡胸壁腫物切除、胸腔鏡縱隔腫物切除、胸腔鏡治療手汗癥、胸腔鏡肺活檢、胸腔鏡胸膜活檢術、胸腔鏡胸膜固定術等已經成為常規手術。
2、難治性胸部腫瘤擴大根治術:對于常見的胸部惡性腫瘤,我科開展了支氣管袖式肺癌根治術、支氣管肺動脈雙袖式肺癌根治術、上腔靜脈置換術、殘胃食管癌結腸代食管術、肺癌復發二次手術、胸壁切除重建術等高難度手術。
3、胸外科術后并發癥治療:對胸部手術后并發癥的治療一直是普胸外科的棘手問題,近年來我科在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應用手術/保守治療方法治愈各期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殘胃穿孔、肺癌術后氣管/支氣管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經驗,手術并發癥治愈率明顯提高。
4、胸部腫瘤規范化治療:普通胸外科除開展常規手術同時,在胸部腫瘤方面嚴格按照最新版的NCCN和UICC肺癌、食管癌治療指南進行規范的淋巴結清掃,積極推動我省胸部腫瘤手術治療的規范化。
5、重癥胸部創傷外科治療:我科在省內率先成功手術治愈食管主動脈瘺,開展食管破裂外科治療、各期氣管/支氣管胸膜瘺外科治療、氣管食管瘺手術治療等,并應用呼吸機支持和床旁血液透析成功治療危/重癥多發外傷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各種支持治療的應用使我科重癥胸外傷、尤其是多發傷的治療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前身是理療科,于1950年建科,2005年更名為康復醫學科。現有業務用房面積合計約2000平方米,分為門診和病房兩部分。病房有30張病床。設有物理治療室、作業治療室、吞咽語言障礙治療室、康復功能評定室、矯形器制作室、整復室等部門。擁有一批國內領先的康復醫療設備,有較完整的手功能康復訓練器械。包括最新式的腰椎三維牽引和頸椎牽引設備、超短波治療儀、電腦熏蒸治療椅、減重步態訓練器(配跑臺)、平衡功能檢測和訓練系統、電動直立床、偏癱訓練器、及其他各種高、中、低頻電療設備等。巧妙融合傳統康復和現代康復技術,積極應用康復領域各種先進理論,綜合開展康復評定、物理因子治療、運動療法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針對頸肩腰腿痛病人,自創了一套整復整脊手法,并引進了經皮激光椎間盤汽化減壓術+膠原蛋白酶溶解術,結合小針刀、局部神經阻滯(骶管注射)治療,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并改善其功能,獲得患者的一致好評。
人才結構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科室擁有一支業務精良、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康復診療隊伍。目前有工作人員25人,技術力量雄厚,其中醫生5人、康復治療師8人。其中主任醫師、教授3人,主治醫師、講師2人,博士一人,碩士生導師一人,碩士3人。積極組織推動學術團體,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并承擔南昌大學康復教研室教學和科研工作,擔任江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西省運動醫學學會主任委員、江西省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主任委員等職位。近年來科室承擔各級科研課題二十余項,其中2項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獎,2項獲技術專利,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余篇。多次被南昌大學評為先進集體。
診療范圍
1、神經系統疾病康復: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小兒腦癱、周圍神經損傷等造成的偏癱、截癱、單肢癱,面癱、感覺功能減退或喪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包括大小便失禁等。
2、骨科疾病康復:四肢及脊柱骨折后活動障礙,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關節炎及關節退行性變、運動損傷、軟組織損傷等造成的頸肩腰腿痛。
3、其他:帶狀皰疹、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盆腔炎及附件炎、丹毒、蜂窩織炎、燒傷、疼痛、痙攣、骨質疏松、關節粘連、瘢痕、淋巴水腫等。
本科室特色診療
本科擁有一支經過專業化培訓的康復醫務人員隊伍,是一支業務精良、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團隊,中西醫巧妙結合,擁有完整的康復治療體系,以頸肩腰腿痛康復、骨關節康復、神經康復、退行性骨關節炎、創傷性骨關節疾病的康復治療、慢性疼痛康復、神經功能康復為專科特色。主要診療項目有頸肩腰腿痛的自創整復整脊手法,有獨到研究的針灸治療,消炎鎮痛效果頗佳的中藥外敷,多種技法的牽引,技術參數齊全的物理因子治療,頑固病癥的神經阻滯治療。康復醫學科新開設了脊柱專病門診,新增加多種特色治療,如神經阻滯、關節腔注射治療、骶管沖擊治療、骨傷康復、小針刀、頸腰椎間盤突出的手法整復、微創介入治療頸肩腰腿痛、經皮穿刺椎間盤激光汽化減壓以及膠原酶溶盤術等許多新的治療項目,同時將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全面。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一般遵循三階梯原則:即從保守治療到微創介入治療最后到手術治療。具體到實際病人當中,根據病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我科經臨床總結獨創了腰椎間盤突出癥三聯治療法,它不僅能針對椎間盤壓迫引起的神經根炎及神經根粘連的治療,而且能改善突出的椎間盤位置,回納突出的椎間盤,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康復醫學科以完善的治療體系、良好的治療效果,給患者帶來健康的福音。
特色之一 經皮穿刺椎間盤激光汽化減壓術(PLDD)
PLDD的概念:經皮穿刺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指在C型臂X線或CT的引導下,用18G穿刺針刺入病變頸/腰椎間盤,通過穿刺針導入直徑為200-800um光纖,然后啟動半導體激光治療系統發射激光,將椎間盤部分髓核汽化,從而使其局部汽化,降低椎間盤內壓力,達到對硬膜囊和神經根減壓的目的。同切開手術治療相比,PLDD治療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點:
??
1、對椎管無直接干擾,保持了脊椎的穩定性
??
2、無硬膜外疤痕形成及減少了神經根周圍的粘連
??
3、局麻,手術簡便,創傷小,痛苦小,安全性大
??
4、無需住院,恢復塊
??
5、并發癥少
PLDD的治療作用機理
目前認為激光汽化一定量的髓核組織后,椎間盤內壓顯著降低,從而緩解對神經根及周圍痛覺感受器的壓迫和刺激,進而達到緩解和消除癥狀的目的,動物試驗證實激光汽化后椎間盤內壓可降低50%以上。有學者認為,這一治療作用機理的基礎是由于椎間盤組織具有明顯的體積彈性模量特性。
PLDD的適應癥
??
1、腰腿痛,跛行,感覺異常且腿痛重于腰痛等臨床癥狀明顯
??
2、有脊神經受壓體征,如直腿抬高試驗,腰脊柱屈伸試驗陽性,足背伸/拇指伸足背伸/拇指伸肌力減弱
??
3、臨床癥狀和體征與CT/MRI影像學診斷一致
PLDD的禁忌癥
??
相對禁忌癥:
??
1、高齡患者,腰椎退變,伴有椎管狹窄,身體狀況不允許開放手術者
??
2、突出大,癥狀重,或伴有鈣化,不愿行開放手術者
??
絕對禁忌癥:
??
1、先天性脊柱畸形,嚴重骨質增生,強直性脊柱炎影響穿刺者
??
2、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有馬尾神經癥狀者
??
3、游離型巨大突出者
??
4、穿刺處感染者及有出血傾向者
PLDD的手術操作
病人俯臥或側臥位,C型臂X線機下定位穿刺間隙。常規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在病變椎間隙后正中線患側旁開8-12cm,標記穿刺進針點,用穿刺針在C型臂X線或CT引導下取與身體正矢面約45度角進針。刺入病變椎間隙中心部,正位位于棘突附近,側位位于椎間隙中后1/3處。正側位透視證實穿刺針定位準確后,退出穿刺針芯,置入激光光纖,使光纖頭裸露并超出穿刺針尖端3-5mm。導入激光光纖汽化髓核,將半導體激光儀功率調至8-12W,激光總能量可根據椎間盤突出的大小和變性程度調節,在汽化過程中可嗅到焦糊味,患者有脹痛感時應及時接注射器反復抽吸,或通過延長脈沖時間讓氣體自然向外彌散,以減低因氣體集聚引起的椎間盤內壓力驟升所造成的疼痛不適。汽化過程中要調整光纖的深度,一般要再選擇推進或退出3-5mm為汽化點,重復操作一次,以便能在預設能量范圍內擴大汽化腔,達到治療能量后退出光纖和穿刺針,包敷穿刺點部位。
術后處理
??
1、臥床休息1-3天
??
2、預防使用抗生素
??
3、加強腰背肌鍛煉,4-8周內控制活動量
??
PLDD的適應癥
1、腰背痛:椎間盤的創傷性反應或無菌性炎癥有關,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數天后可自行緩解,個人劇烈的可使用脫水劑與止痛治療
??
2、神經根損傷和交感神經反射消失:穿刺和激光的熱損傷。術前精確定位,術中緩慢穿刺,嚴密檢測
??
3、軟骨板損傷:表現為汽化時或取出光纖后從穿刺針流出新鮮血液,應迅速置入針芯,退出5-6mm,等候1-2分鐘取出針芯繼續操作,如出血過多應局部加壓停止治療,術后加強凝血與抗炎治療
特色之二 牽引整脊治療椎間病
牽引整脊的概念:牽引整脊是在牽引的條件下通過正骨、推拿等治療手段于一體的綜合治療方法。
牽引整脊治療椎間病原理:牽引整脊療法是利用生物力學和中醫正骨原理對腰椎失衡進行治療;牽引整脊能降低椎間盤內壓,還納突出的椎間盤;牽引有效緩解椎管外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痙攣;牽引整脊能使脊柱恢復軟組織支柱所維持的力學平衡和穩定機制;糾正脊柱失穩,使頸、腰椎重新恢復平衡;減輕或消除椎體節段不穩對脊髓和神經根所產生的刺激和壓迫;
牽引整脊治療椎間病的優勢:利用生物力學和中醫正骨原理,使牽引整脊治療更為安全有效;在牽引當中使用整復手法,克服了以往牽引與整復脫節的弊端,在牽引當中使用整復手法,操作簡單的整體治療方法。
適應癥:頸、腰椎間盤突出癥;頸腰椎間關節紊亂;頸腰部肌肉痙攣。
禁忌癥:較嚴重的骨質疏松;高血壓;心臟病;全身衰弱顯著;婦女孕期和月經期禁用。
牽引整脊治療椎間病的操作
??
頸椎病:(1) 坐位定點旋扳法;(2) 仰臥位定點牽拉旋扳法
??
腰椎病:(1) 坐位牽拉定點旋扳法;(2) 俯臥牽拉定點擠壓法;(3) 俯臥定點側扳法;(4) 倒牽定點旋扳法
設備簡介
本科具有較為完善的康復治療設備,擁有低、中頻電療儀為:直流感應治療儀、音頻、電腦中頻、偏癱康復儀、生命信息治療儀,差頻、調制中頻、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儀及超聲治療儀。開展了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電診斷、各種低、中頻脈沖電療等方法。高頻電療室設微波治療儀、短波、超短波等儀器,CPM治療機,光療室有特定電磁波輻射燈、紅外線燈、紫外線燈、磁療等設備,牽引室有伏臥式牽引床,開展了頸腰椎的牽引。2006年購進了德國進口的半導體激光治療儀,開展了經皮穿刺椎間盤激光汽化減壓術。
教學園地
康復醫學教學團隊始建于2000年,現有教師8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碩導1人、博士1人。共有2人入選為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團隊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團結協作、教研相長的學術梯隊。
主要承擔南昌大學醫學院本科、成教、護理的康復醫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所用《康復醫學》教材為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以多媒體形式教學為主,康復醫學科擁有病房、康復治療室,可供臨床實習。
科研工作
??
科研課題:本科已獲得省廳級課題17項,其中2項省級課題。
??
發表論文:本科共發表論文42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出版專著4部。
??
所獲獎項:獲得各項科研獎勵4項。中藥蒸汽浴消除運動性疲勞的研究 ;整脊牽引床的研制;應用整脊牽引床治療椎間病的臨床研究;體內灌注誘導骨髓基質干細胞構建大段組織工程骨的研究。
服務人次 151
好評率(%)90
擅長:貧血、心肌病、感冒、眩暈癥、心律失常、腦出血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高血壓、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
查看更多心血管內科信息>>